殡葬业北大“借鸡生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02:31 北京晨报

  

殡葬业北大“借鸡生蛋”

  核心提示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上,中国殡葬协会办公室负责人吴爱娟最近接的最多的电话只有两种:媒体要求的采访和殡葬业各地从业者的报名咨询。此前,该协会官方网站上贴出的“中国哲学专业殡葬文化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一纸招生简章被媒体报道后,使得殡葬文化研究生班以及背后的主办者中国殡葬协会、北大哲学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11月11日,该课程班4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殡葬行业的学员将汇集北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第一次授课学习。

  殡葬研究生班揭秘

  ●在北大办班为抛砖引玉

  “这件事两年前就在酝酿了。”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李宽定表示,“已经到了对于整个殡葬行业发展来说,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美国总人口两亿人,却有50多所专门的殡葬大学。”李宽定说,而反观国内,不但没有这个学科,甚至对于殡葬基础理论研究都是空白。他表示,此次协会借力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的声望与师资背景办班,就是想尽快促成中国殡葬文化研究学科的成型。而只有整个社会形成了文化上的共识,才有利于行业标准的形成以及政府管理政策的出台。

  李宽定指出,中国人对“生老病死”中的“死”的看法一直很不健康。“对于死亡存在着行为上的重视,心理上排斥的两元化。”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王国华告诉记者,“在早些年,专家学者搞殡葬研究甚至都不算是科研成果!”

  李宽定说,自己研究殡葬文化虽然有十几年了,但对于殡葬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自己有自知之明。“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水平要比我们行业内高得多。此次在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办班就是抛砖引玉,不再局限于行业这个小圈子,而是让更多高水平的专家、教授请进来,介入进来。”

  协会的秘书长张洪昌称,课程班第一期40名学员将是殡葬行业的黄埔一期生,使命、意义深远。

  ●从业三年以上才能报名

  李宽定表示,此次协会倡导办班,完全是为行业发展考量,没有任何经济目的。所收的32000元也全部是学员学费,均交到了北大。而且,除了北大招生简章上要求的“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毕业学历”等条件外,协会还专门要求了“殡葬业从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硬性条件。

  “我们甚至鼓励老板和选派过来学习的员工签合同,学员不能自己成材拿到学位,要把报名费加倍返还。”李宽定笑着说。

  负责报名工作的殡葬协会办公室负责人吴爱娟透露,要求报名的学员全国达到好几百人。经过筛选,只有40多人最后入选。李宽定本人帮助报名的7个人中就有2个人因不符合条件落选。“山西省报名的一位年龄已达50多岁的殡仪馆馆长,由于条件不合格也没能报上名。她本人还是山西省的劳模。”言及后者时,吴爱娟也深表惋惜。

  ●课程包括公墓规划

  通过查询北大哲学系该课程班的招生简章,可以看到课程班课程的设置为:中国文化导论、西方文化导论、中国哲学断代史专题(先秦、魏晋、宋明、近现代)、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四书、周易、老庄)、佛教专题、道教专题、企业文化概论、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政治哲学、大型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等10门课程。学习年限为:在职学习二年。具体学习时间为每年的4月、10月集中学习两个月。第一次授课时间是2007年11月11日。学费为32000元。

  据王国华介绍,课程班开班以后,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内各个领域的10余名专家也将承担一部分课程。为学员讲授公墓规划、临终关怀等相关内容。

  ●经济学硕士来学殡葬

  在课程班的40余名学员中,来自浙江宁波,今年38岁的沙力是比较独特的一个。沙力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科,然后在浙江大学经济学读完了经济学硕士。十余年来,一直在做国际贸易和投资。

  据他透露,几年前,他在当地成立了一家陵园投资公司,开始介入殡葬行业。但是,“从业以来,通过对国内外的考察,感觉中国的殡葬业和国外,乃至中国古代都有差距。社会上不健康的殡葬文化影响了正确的理念引入殡葬业。”

  作为一个身在第一线的殡葬业从业者。沙力表示,只有增强行业的透明度,打破封闭,才能改变殡葬业从业素质低、外界形象差的事实。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首先打破殡葬文化研究的禁忌,引导社会舆论的互动。

  沙力称,改变殡葬业的“暴利”现象,最终要靠服务的提升。“其实,殡葬服务的内涵有很多。比如,我们完全可以把荒草丛生的墓地修葺成环境宜人能拍婚纱照的休闲公园;每天为每一块墓室打扫并送上一束鲜花;在每一个逝者的忌日及时地通知亲友……”并且,他相信,在这次课程班上他能学到更多类似的理念。

  也许是出于巧合,北大课程班开课的日期选择在了11月11日。沙力说,这个数字很有意义。因为,对于他和其他40名同行兼同学,乃至整个殡葬业来说,翻过了那一天的日历,都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端和起点。

  ●北大还未设立殡葬学

  在相比中国殡葬协会对课程班的高姿态,北大要低调得多。北大哲学系教授侯文义,是学校承担协调此事的负责人。他表示,外界对于此事的披露和事实是有所出入的。

  “‘中国哲学专业殡葬文化方向研究生课程班’的提法都是不准确的。在办班方面,北大确实和民政部的殡葬协会有协调,但北大哲学系办的是2007年‘中国哲学专业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方向研究生课程班’。事实上,殡葬协会组织报名参加的就是这个班。”侯文义解释。

  他强调,在学科设置上,目前并没有“中国哲学专业殡葬文化方向”的说法。北大和国家学位部门承认的只有“中国哲学专业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方向”。殡葬行业的学员来学习,最后颁发的结业证书也只能是后者。

  “殡葬协会方面的愿景是好的。目的是通过这个课程班的开设,促进对于殡葬文化的研究,将来有一天再把殡葬文化上升为一门学科。”侯文义表示,中国哲学中,尤其是儒、道、佛等理论中都有对死的研究。从这个方面说,殡葬文化研究在中国哲学中能找到一些脉络。

  据侯文义透露,事实上,该课程班里就有20名来自台湾的学员报名,他们都是专门搞临终关怀研究的。再加之殡葬协会组织报名的学员,该课程班的确蒙上了一层“殡葬文化研究生课程班”的色彩。

  殡葬业“暴利”解读

  ●殡葬行业缺少人际关怀

  李宽定认为,正是由于殡葬文化研究游离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之外,造成我国殡葬行业缺乏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行业规范。使得每年“清明时节雨纷纷,众人皆言暴利论”的新闻层出不穷。

  他表示,暴利不暴利,这个问题要从源头剖析。“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时候,就有了殡葬行为。在小农经济下它体现的是一种大家庭的宗族行为,不存在交易,只有人际关系交换。正是通过他人的介入,对逝者的告慰和逝者家属的心理安慰,使家属的心理得到满足和补偿。”

  “可是,小农经济的解体和城市化进程摧毁了大家庭和宗族,对于殡葬的这种行为又是小家庭单独解决不了的,于是就转化为了对社会的诉求。公墓和殡仪馆就应运而生。”李宽定解释,“这种情况下,问题出现了——单纯的市场化和商品化,使得殡葬行业缺少过去的大家庭式的人际关怀,有的只是冷冰冰的交易。于是,人们心理上就会出现反感和抵触情绪。这也是公众反感殡葬行业,认为殡葬业暴利的一个原因。”

  ●从业者素质低导致暴利

  李宽定指出,殡葬业确实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行业内外都不明白殡葬服务的内涵是什么?”

  “不能再把殡葬看作仅仅是烧死人、埋死人这么简单,更要紧的是活人”。李宽定说,殡葬行业不仅可以介入临终关怀,让逝者在弥留之际减轻恐惧、痛苦,更应该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中国每年有800万个家庭面临殡葬,按每个家庭有10个亲友粗略计算,每年就有8000万人笼罩在死亡痛苦的阴影中。”李宽定坦言,业内确实存在着少数暴利行为。一个骨灰盒动辄成千上万,漫天要价。而正是殡葬业素质低下才导致了这些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

  殡葬从业人员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为逝者整容、净身。这种工作都是常人乃至逝者亲属忌讳,不愿意做的。可是现实中这些人工作的酬劳极其低廉。李宽定说:“作为一个殡仪馆的馆长,让顾客去买一个上万元的所谓檀木的骨灰盒,倒不如在为逝者整容方面提高费用。要让顾客知道哪些方面更值得花费金钱。”

  特约记者 范睿平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