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EMBA师资回归本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23:0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胡 钰 北京报道 师资,一直以来都是中国EMBA发展的瓶颈。当“教育改变商业”的理想照进现实时,各商学院都不得不面对师资欠缺、质量欠佳的诸多尴尬。在最近由五洲在线、新浪网和经济观察报联合主办的中国EMBA五周年高峰论坛上,本土师资力量的崛起成为话题焦点。中国EMBA师资本土化的时代已悄然到来。
外来和尚难念“中国经” 2002年7月,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全国30所大学的商学院举办EMBA项目。武汉大学头几届EMBA招生时推出的“外教明星阵容”至今还让许多人记忆犹新:60多位外籍教授,有13位来自哈佛大学商学院,同行打趣说“武大要把哈佛商学院集体搬家”。 其实,请外国和尚来念经是当年所有刚刚起步的中国商学院的通用做法。当时国务院学位办有硬性规定,EMBA师资中必须有30%以上的境外师资。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一年年推进,各商学院发现外国和尚未必就能念好经,尤其是念好中国经。“外教对中国的管理实践了解不多,而且翻译又很难完整准确地传达授课内容,学员感觉收获不大。”武大经管学院常务副院长李燕萍对记者说。 经过了5年的历练,中国的EMBA已从起初的热度拓展开始适度地回归理性。对外教的审视也一样,已进入到一个冷思考的阶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说:“性价比和他(外教)所提供的知识相比的话,整体是不值的。”一些外教的心态与EMBA教育的要求是大相径庭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白思迪本身就是一个外教,他把海外教授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来旅游的教授,他们看到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就如十几年前的日本,所以就到中国来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考察,顶多一两年就会回国。第二类是决定到中国扎根。两种态度会带来两种思路,结果也就相去甚远。 在心态之外,外教对中国经济的把握度更是一个难以规避的现实问题,而且在面对国企和民企时,敏感案例的资料搜集、企业的配合度也都让外教们感到头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院长汪海粟说,中南现在聘请外教的标准有三个,来自名校,并且是名校里的优秀教师,在传道上有很强的能力。选拔过程更是极其严格。 本土师资千人一面 有学者说,中国EMBA本土师资的强大优势要在未来8到10年中才能彰显出来。但问题似乎要比收效来得更早。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说:“中国的EMBA教育处于一种有质量没特色的状态,师资比较雷同。”其实,师资雷同的背后是各商学院在定位上缺乏差异化。 师资培养最终是在学院定位的大框框下跳舞。对于只有5岁的中国EMBA来说,在定位上清晰、成熟起来还尚需时日,但建立“差异化发展”的意识并大胆尝试显然要比坐等时机更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缘文化优势是目前商学院在特色确立中的一个重要参照。厦大商学院每期都会招收一个四五十人规模的闽台班,台湾学生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而台湾教授也是厦大EMBA讲坛上的常客。暨南大学的EMBA更多借助了岭南地区与海外华人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优势,海外华商成为其师资中的重要点缀。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中心副主任施艳告诉记者:“目前在EMBA品牌宣传中更多的是宣传学生,而师资的宣传还比较少。”原因很简单,宣传是需要底气的,中国EMBA本土师资正处在艰辛的起步阶段,更多的是要沉下心来做事做学问;犹如企业的成长,一个优秀管理教育者的成长最需要的就是沉淀和磨炼。 师资结构关注人文学科 拿学位、学知识、交朋友,EMBA除了提供这三大件之外,还应该给予企业家们一些其他的财富?分析案例、引导思路、提升管理统筹能力,除了完成这些,EMBA的老师们还应该向中国的商界精英们传递些什么精神? “目前中国EMBA教育的科学性已经做得很不错,但人文性还不够。专业化的知识教育中应当渗透一种平民取向,让这些企业家们多听听社会的声音。”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范黎波这样说。 在EMBA师资中注入人文学科教育者的力量,是一个更关乎于长远意义的话题。EMBA师资回归本土的本质是回归中国——更关注中国企业家的实际问题,更关注中国经济思想的自我传承。而在这种传承中,如果人文关怀一味被经济理性冲淡,那就是一种思想上的缺位。管理学的最高境界是人的哲学,EMBA要达到精英教育的目标,应更多着眼于人的探究。 EMBA是学位教育,不同于高管培训班。这两者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否拿到了一个学位证明,而在于是否受到了学校文化的熏陶,是否具备了这所大学所独有的文化气质。目前,武大等学校已经开始把校内具有人文特色的教师请到了EMBA的讲台上。不少商学院的领军人物都表示,这种兼顾人文学科的师资结构将成为未来EMBA教育的一个重要调整方向。 “功夫在诗外”,EMBA有义务告诉企业家们,有时解决企业难题的不是技术和方法,而是视野和胸怀。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