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胶州:修通“最后一公里水泥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08:54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期话题:新农村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主持人:郭炉(本报记者) 特邀嘉宾:祝华(中共胶州市委书记) 背景 以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为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胶州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城市乡村,在投资5000多万元整治城区背街小巷的同时,以近亿元的财政投入,撬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农民投资投劳、各界出力出钱,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村庄,将村村通公路的“神经末梢”一直延伸到大街小巷,“最后一公里水泥路”出现在312个村庄农民家门口。到年底,这样的村庄可达500个。 事件 11月5日一早,洪永吉从胶北镇东赵家庄村南一幢二层小楼下来,沿着新修的水泥路步行三四分钟,就到了厂区办公室。 今年46岁的洪永吉来自韩国首尔,是青岛艾美二十一工艺品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现租赁村民张卫习的房子居住。2006年初来时,看看高低不平的泥土路、脏乎乎的厕所,洪永吉摇着头离开了东赵家庄。今年初,村里启动户户通水泥路和沼气进家工程,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包括张卫习在内的100多户村民建起了密封沼气池,改造了厕所。今年5月,为方便上下班,洪永吉搬进了东赵家庄。 点评 郭炉(以下简称郭):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过程中,胶州为何选定村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这“五化”? 祝华(以下简称祝):胶州农村的水、电等基础设施与城区已经没什么区别,但不少村庄还存在着村外现代化、村内脏乱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问题。胶州提出,要尽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从村庄“五化”入手,大力改善村庄环境。半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个切入点选得非常准,群众已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便利与实惠,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郭:村庄“五化”特别是硬化需要大量资金,胶州市是如何解决资金问题的? 祝:胶州去年地方财政收入就达到了11.3亿元,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但如果单纯依靠财政资金,一则太慢,二则不利于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于是,胶州改变过去政府直接拨付资金、包揽整个工程的做法,通过“实物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建设新农村。“五化”建设中,硬化1平方米路面补贴1袋水泥,绿化根据一定工程量免费提供苗木,文化大院达一定标准免费配备文体设备……在这种机制下,镇、村投入按照一定比例随之增加,其中道路硬化资金达到了市财政投入的两倍,财政资金的“酵母”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郭:新农村建设不能仅限于“五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胶州如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祝:“五化”建设仅是切入点、起跑点,而决不会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胶州市制定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中,规划了生产发展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民主政治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并分别落实了牵头单位和承办单位。在生产发展体系中胶州提出,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蔬菜、果品、花生等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到“十一五”末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力争达到1万元。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已经延伸到大部分镇村,以市级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镇政务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村便民服务室为补充,市、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民主政治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也分别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目前正在落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