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正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02:45 燕赵都市报

  捐赠现场:广电社区

  热心市民送出一份“扶贫建议”

  记者王立坤 实习生解保童

  11月7日,捐赠活动进入到广电宿舍社区。本报记者与志愿者们一进社区,便看到在正对社区大门的地方已摆好两张桌子,上面放满了衣服。

  “你们来得真是时候,我们刚把部分楼长收集来的衣服放过来,这是我捐的。”该小区居委会书记赵维告诉记者,“我们得知报社要来我们小区搞捐赠的消息后,立即给各楼楼长及党员们开了动员会,要求大家做好宣传工作,并号召他们起个带头作用。”在居委会的帮助下,志愿者们很快投入到工作中。

  正当志愿者们忙得不可开交时,一位老大妈抱着几件衣服走过来,把衣服放到桌子上后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来,她告诉记者,“这是我写的一份‘扶贫建议’。”这位大妈叫许书银,六年前的夏季去驼梁山游玩,在距驼梁山40里的山脚下一个叫桃红沟的村子住下,发现这里是个避暑的好地方。许大妈告诉记者,“那里由于耕地面积稀少,村民生活还很艰苦。我想如果城里人避暑都去那儿的话,肯定会使那里的村民很快富裕起来。这些地方应该好好地开发开发了。”

  本小区捐衣物共2161件。

  捐赠现场:瑞国花园社区

  他一口气捐了13种328件学习生活用品

  本报记者刘良玉

  “昨天就有人到居委会来捐了。”11月7日上午9时多,本报工作人员刚一到瑞国花园,该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就指着其爱心超市的一堆衣物说,从昨天开始他们就收了不少。正说着又有人用电动车驮着好几包过来了。

  住在瑞国花园的朱惠君,一下捐来了3个收音机、4个小录音机、2个计算器、1口锅、3把新雨伞、2个算盘、3个文具盒、2把水果刀、1个手电筒、276个信封、24本课外书、4个小钱包、3个包等好多东西,她说自己这些东西捐给需要的人,也算是物尽所用。中午时,跃进路小学六年级三班12岁的李金遥小朋友捐出了自己的5个作业本和3本课外书,她说,看到贫困山区孩子们学习的条件还很不好,她捐书和本,是希望能帮助他们。

  家住裕东小区的钮俊娟得知本报要到瑞国花园接收捐赠,就提前收拾,然后将东西拉到了住在该社区的女儿家,赶到11月7日捐了出来,钮俊娟和女儿张月秀共捐来65件衣物。还有不少人专门从开发区赵村、河治小区、亚龙花园等小区赶来捐献,连名字也不留,放下东西就走。

  当天,在瑞国花园社区共收到爱心捐献的衣物913件。

  捐赠现场:一印社区

  买来书包和铅笔,捐给贫困山里娃

  本报记者 刘良玉

  11月7日上午9时多,本报工作人员刚来到一印社区,还未挂好条幅,就有人提着大包小包前来捐献了,一直到天黑,不断有人前来,该站点当天共收了1002件衣物。

  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到本报的接收站点前,他叫刘振增。老人送来了两次东西,有一盒笔、一编织袋棉鞋及一袋衣物。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家长的带领下将自己的衣物送了过来。家住棉四生活区的张云霞给一印社区居委会打来电话,说要捐的东西特别多,于是本报的志愿者前去帮着运了过来,有玩具、生活用品等满满三大袋。还有一位不留姓名的70多岁的老太太,不仅送来了一大包衣物,还捐了100元钱。家住富强电力小区的张新义夫妇专门开车来到一印社区接收点,送来了三大箱衣物。

  当天下午,两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先生,专门从市场上买来了10个笔袋、4袋铅笔、10个新书包送了过来,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能安心上学读书。

  捐赠现场:棉二社区

  捐出的棉被还是崭新的

  本报记者王立坤 实习生解保童

  棉二社区里大部分都是过去棉二厂的职工,“只要我们一招呼,这里的居民都会马上行动的。”居委会王书记对11月7日一早过去的记者说。

  在本次捐赠之前,居委会就在小区内张贴了通知,11月7日,王书记刚上班,就有大批的居民趁买菜的空当把衣物捐了过来,足足有几百件,“很多人都放下衣物就走,根本就来不及登记他们的名字。”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捐赠点的衣物就堆成了小山。3位开车过来的市民从车后备箱拿出三包衣服和一床崭新的棉被,连名都没留就走了。

  在西里小区住的邵春爱从桥西骑电动车赶到捐赠点,放下了一大包衣物,“每年我都把衣服整理好等着捐出去,这次错过桥西捐赠的时间了,赶紧跑过来,还好赶上了。”

  此次本小区总共捐赠1826件。

  捐献现场:华清家园小区

  三大袋过冬衣物早早就送来了

  本报记者 梁晓波

  11月7日是“社区爱心捐赠”活动的最后一天,记者这次进入长安区的华清家园,在此设立了“爱心捐赠”点。

  在华清家园小区,记者刚到居委会,居委会的贾军书记就把记者拉到居委会旁边的社区爱心超市里。在爱心超市里的桌子上,记者看到有三个大袋子。贾书记告诉记者,这几个大袋子里边都是衣服,是今天早晨送来的。这三袋子衣服是住在国际城小区的宋苇送来的,知道爱心捐助7日进入长安区,宋苇在早晨上班时把准备好的衣物用汽车运到了华清家园小区。因为时间还早,记者没有在,就由居委会的贾书记登记接受,暂时放置在社区的爱心超市里。经过初步清点,宋苇一共捐助了各类过冬衣物60件。

  在随后的时间里,华清家园的两位居民商建平和张新春也分别为贫困山区的人民送来了过冬的衣物,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据初步统计,11月6日在华清家园小区的爱心捐赠点,我们共收到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共计64件。

  11月7日盘点

  11月7日,本报和市民政局联合推出的“爱心捐赠进社区”活动进入第五天。这次我们进入的是长安区包括一印社区、广电社区、棉二社区、瑞国花园和华清家园小区在内的5个居民区。一天内我们收到各界热心人士的捐赠共计5966件。

  感谢

  来自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生工系零七级的大学生们为11月7日的捐赠活动提供了优质的志愿服务,在此表示感谢。他们是:贾立岩、吴崇圣、温学斌、毕荣宇、王海洋、赵宁、康明森、石亚丽、杨维巧、周凯燕、郑淑亚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