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域名称还能是人物称谓 香港仔,一个特别的名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14:1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12日电 大家都知道,香港仔是香港岛南区的一个地方的名称,但也是一个称谓。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讲解这个没有理由不慨叹的特别的名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作为地域名词,打开地图,我们会发现,这个坐标位处香港的南区。它代表了时代的变迁──因为集体回忆就凭借这个名字流传至今。 香港仔昔日是香港一个主要转口港。古时香港岛生产的石砖,大多先运到香港仔的海湾,以便运到广州,所以该海湾取名为“石排湾”。到了明朝,石排湾也兼营香树制品的转运。从沙田及沙螺湾等地生产的制品会经尖沙咀用小艇送到石排湾,再用俗称“大眼鸡”的艚船运至广州。传说明朝建立的香港村(即今日的黄竹坑)因而得名。 1841年,一批英军登陆香港仔,问当地居民所在何地。当地居民回答Hong Kong(香港),因这一带是转运香树制品的港口,是谓之香港。此后,英军即将整个岛屿称为香港岛,这地则被称为香港仔。后来港英政府将此地命名为鸭巴甸(Aberdeen,香港仔的英文名),以纪念当时英国外交大臣鸭巴甸勋爵。 香港日治时期,香港仔曾被改名为元香港,代表“香港的起源”的意思。至于香港仔的转口事业随着清朝初期的迁界则日渐式微。 然而,一个闻名世界的城市之名“香港”,却从“香港仔”起步,逐渐叫开了。一个“兼营”,一个“转运”,竟然造就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地域名词,你不自觉地要为人世间的造化慨而叹之。今天,这个城市已从香港仔一步步走向国际大都会的神圣殿堂。 而笔者会对“香港仔”这一地域名词表示景仰,表示敬意,还因为它与中华民族现代史上的另外两个哲人的关系。她总让我有所感悟。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他在抗战时期曾在香港居住,更为香港写过一首歌,他眼中的香港仔和香港是那样的美:“再会吧,香港!你是这样使我难忘!你筲箕湾的月色,升旗山的斜阳,皇后大道的灯火,香港仔的渔光。浅水湾的碧波荡漾,大埔松林的猿声惨伤……”60多年后,再听这首歌,仍会为香港的月色斜阳、灯火渔光、碧波松林、王台禅院、夏兰归帆的美景所沉醉。 另有一位哲人是“五四元老、新文化的保母”,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蔡元培。他现在长眠在香港仔的华人永远坟场。 去年,台湾历史学家、作家李敖进行神州之旅最后一站香港访问时,曾专程到在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的蔡元培墓地拜祭。李敖在祭拜后,颇有感触地说:“大家很难想象,在香港居然有这么一个有意义的坟场,却常常被忽略掉了。” 最值得人玩味的是,“香港仔”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有时却不是指南区的那个市镇,而是香港人对某一特定人物的称谓,这在汉语言的词汇中是绝无仅有的。 并不是所有生活在香港的香港人都有资格被叫做“香港仔”,也不是任何一个香港男性都可以是“香港仔”。我以为这里的“香港仔”,至少具有以下5点含义:出生在香港;贫寒家庭出身;有着阳刚之气的男性;不怕挫折、不屈不挠的拚搏者;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但没有停顿,仍旧在向新的目标奋进者。据此,我们可以称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先生为“香港仔”,我们可以称刘德华为“香港仔”,我们也可称特首曾荫权为“香港仔”,但我们不会称所有人为“香港仔”。“香港仔”已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了。 “5年后如果你离任,希望香港巿民记得你甚么?”对于凤凰卫视吴小莉小姐采访时的那个提问,曾荫权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是个好香港仔,他真的做好了这份工。我希望大家说这句话。”(张晓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