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削车运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02:10 东南快报

  走在鼓浪屿的小巷里,没有喧哗之声,没有车辆穿行,连中央领导和外国来宾也在这里举步漫游。

  长期以来,鼓浪屿都以“无车马之喧”而闻名于世。然而,如今的鼓浪屿,62部电瓶车和363部板车等各种交通车辆穿梭其间,打破了“钢琴之岛”原有的宁静与祥和。

  为此,厦门市委、市政府酝酿出台新政,新政以大幅缩减岛上车辆,改善鼓浪屿旅游、居住环境为首要目的。

  最新消息表明,今天下午4时30分,厦门市政府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告《鼓浪屿风景名胜区交通管理办法》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鼓浪屿削车运动

  居民

  电瓶车带来

  嘈杂和危险

  十几年来,老李每天看着电瓶车来来往往,应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老李从不认为这些电瓶车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今年55岁的老李是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在鼓浪屿码头附近做点小生意。虽然近在咫尺,老李却从没坐过电瓶车。

  “鼓浪屿本地人没有人坐,都是用走的,那些车是给游客的。而岛上一些单位也有自己的电瓶车。”

  老李说,环岛走一圈,也不过一个半小时。如果岛上的人外出办事,一般是走小路横穿过去,这样更快,即使岛上最远的两处地方走到码头也不过二十多分钟。

  “走过去才一会儿工夫,坐电瓶车就要10块30块的。公交车也才1块钱,谁愿意去花那个冤枉钱?除非钱多得花不完。”老李开玩笑地说。

  和老李一样,同为老鼓浪屿人的黄老先生也认为,电瓶车不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电瓶车带给他们的,只不过是嘈杂和危险。

  “你看那些车就停在码头,一有人过来他们就去拉客”,老李指着不远处停在码头的几辆电瓶车说,“现在还好不是旅游旺季,黄金周人多的时候就见那些电瓶车不停地转来转去。鼓浪屿上的路本来就窄,上坡下坡又很多,这些车有时开得又快,撞到人的事情时有发生。”

  让老李觉得头疼的,不仅是旅游公司的电瓶车,还有岛上一些单位的电瓶车。

  “旅游车还好,一般按固定线路行驶,不能开到小巷子里;那些单位的车就没这些限制了,医院、110需要电瓶车要赶时间也就罢了,其他单位要电瓶车有什么用呢?虽说买车要经过批准,但岛上的电瓶车还是越来越多,真该管一管了。”

  历史

  琴岛交通工具

  经历三次变迁

  鼓浪屿上最早出现电瓶车,在黄老先生和老李的记忆中是1995年左右,当时为发展旅游,岛上引进了10余辆电瓶车。而板车在鼓浪屿大行其道,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

  在引进电瓶车之前,鼓浪屿上只有两部机动车,用于消防和运送垃圾。岛上最原始的交通工具,就是用人力抬的轿子。

  “解放后就有了轿子,不过两三抬而已,用来抬老弱病残,上世纪80年代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板车。上世纪80年代,鼓浪屿上建筑多起来,板车也就越来越多了。电瓶车也一样,引进第一批之后,生意很红火,自然就越来越多了,商业行为嘛。”说到这里,老李摇了摇头。

  对鼓浪屿交通工具演变过程,厦门文史专家、原博物馆馆长龚洁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03年元月,实行租界管制后,鼓浪屿就有条例,明令不得行驶车辆。其间,当然也有违反禁令的特殊存在,之后发生“传教士开摩托车闯祸,居民一致抗议”后,车辆完全从鼓浪屿消失。

  根据龚洁出示的厦门文史资料第十六辑《厦门的租界》一书,记者看到《鼓浪屿工部局律例》里明确写着:不准乘脚踏车于人烟稠密之处,以致伤害行人,违者拿办不贷。

  “无车”历史一直维持到解放后,也就是第二阶段。1949年以后,鼓浪屿有了两部机动车,但这两部车一部是消防用途,另一部则是卫生车。当时的鼓浪屿,完全以人力车为主。

  1984年,鼓浪屿引进“滑杆”,即藤椅两边绑上两竹竿,前后各一人将其扛起。“之后因形象实在不雅,没几年也取消了。”龚洁称,如今鼓浪屿上安徽、江西人之所以多,就是那时进来的。

  据悉,来到鼓浪屿,无论是外国贵宾,如乘坐军舰前来访问的德国王子、英国舰队司令等,或是昔日政要,如蒋介石、宋子文,还是文化名人,如鲁迅、林语堂等,抑或达官显贵,都是步行鼓浪屿,没有谁“特殊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邓小平、邓颖超等中央领导来到鼓浪屿,也都遵循“无车岛”的传统,走在街上亲切地和老百姓打招呼,给鼓浪屿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年在人群中,我亲眼目睹了邓小平从码头步行到日光岩。”交谈中,老黄和老李都兴致勃勃地说起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来鼓浪屿的事。“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在日光岩底稍休息了下,就继续爬上山去了。”

  电瓶车

  近几年数量激增三倍

  “当地居民,由古至今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双脚。”厦门文史专家、原博物馆馆长龚洁说,电瓶车兴起于1996年,也就是第三阶段,一家三方合资的“永顺电瓶车公司”的诞生,让电瓶车由此进入鼓浪屿。

  当时电瓶车仅有15辆,作为旅游之用。据了解,电瓶车的引进,确实得到了老年游客、病人等的喜欢。“首批电瓶车的驾驶,还是特地聘请哈尔滨的年轻姑娘来开的。”龚洁告诉记者。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近几年该公司的电瓶车一下从原来的15辆增至40余辆,再加上酒店、商家、岛上机关单位等纷纷自购电瓶车,使得岛上电瓶车数量猛增。

  “厦门市政府注意到这个问题,最早是在2005年。”龚洁透露,因碰伤老百姓、游客等问题,鼓浪屿上反对车辆的声音愈喊愈响,副市长黄菱也为此到岛上实地走访、考察了多次。

  在曾参与“是否取消电瓶车”讨论的龚洁看来,电瓶车是“有问题也有需要”。

  “1983年,我就想请一家汽车公司专门发明一种小车来用呢!”龚洁笑着说,原建在鼓浪屿的博物馆,前面坡度是42度,每次拉小板车搬运书,都得前拉后推的。“当时想如果有辆机动车该有多好!”

  据悉,历史上鼓浪屿曾有过一辆小汽车,上海牌白色的。“可开了一次就发现,只能开,不能倒。”这问题可就大了,这次的试验再一次验证:鼓浪屿街道狭小,纵横交错,且路面陡、坡度大,上上下下安全性很差,根本不适宜用车。

  “鼓浪屿很多道路都是用‘崎’字来命名的”,龚洁说,这几年电瓶车越开越凶,经常下坡是直冲而下,行人完全躲闪不及,违章行驶、超速、乱鸣喇叭等现象也屡禁不止。

  新政

  电瓶车将被削减一半

  “对岛上电瓶车大量缩减,大约控制在30辆左右;营运板车单双号通行限制;机动车也将由现在的9部减至7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第一阶段的交通削减方案已出炉,电瓶车确切保留数量将在今明两天内公布。

  最新消息显示,今天下午4时30分,厦门市政府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12月1日起,《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交通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该办法对岛上交通车辆的管理制订了各种具体措施。

  据透露,该办法明确,市公安局作为鼓浪屿交通车辆的主管部门,通过“景区通行标识”对各种交通车辆实施总量控制和有效管理。

  对与岛上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板车,数量上会有所削减,但削减幅度并不大。除保洁车、单位用车外,其他营运板车实行单双号通行限制;停止审批新的板车,现有板车车辆年检不合格退出市场。

  根据交通削减方案,岛上机动车数量也有所减少,由现在的9部削减至7部。除消防车及环卫处垃圾转运、工程作业等车辆外,其他一律不得上路行驶。其中,岛上现有的14部自行车(主要供市政环卫、邮政所使用),也将全部取消不予保留。

  民声

  拭目以待新政策成效

  对市政府即将出招治理鼓浪屿电瓶车的消息,原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何炳仲代表鼓浪屿居民表示了拥护,“最重要的还是政策执行的力度,要真正落到实处,我们都在拭目以待”。

  何炳仲,鼓浪屿研究专家,鼓浪屿人,在岛上生活了六十多年。

  在他看来,鼓浪屿原本就是一个无车岛,这种生态旅游是鼓浪屿的特色,如果坚持下去很有魅力。所以当十几年前鼓浪屿要引进电瓶车时,他也曾反对过。

  反对的原因,一是鼓浪屿面积小不适合行车,但最重要的还是电瓶车破坏了岛上安静、和谐。

  “鼓浪屿是要用来慢慢品味,而不是低层次的走马看花式的旅游,走进小巷,倾听琴声,而电瓶车和这些品味相去甚远。”

  但适当有几部电瓶车,提供给年老体弱的游客,何炳仲说这种人性化的管理还是应该的。

  “以前鼓浪屿诗一样的朦胧美不见了,走在路上也不能再心无旁骛,要不时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车过来。”何炳仲感叹道。

  还有一点是他一直强调的,就是鼓浪屿的马路不是按行车质量来设计的。“这个我最清楚,鼓浪屿的石板路、水泥道和小径都是园林道路设计,土头车、电瓶车都上去行驶,这样一来,赚钱的是公司,维修道路却要政府买单,这是拿纳税人的钱替商家买单,纳税人会觉得不公平。”

□本报记者 许蔚菡 薛德芳 曾志铭 文/图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