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创投券商静待创业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09:38 南方日报

  上周五,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在深圳召开。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会长刘鸿儒在论坛上表示,创业板可能将于明年年初推出。对此,机构却并没有表现出大多数人想象中的热情。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业内争夺上市资源方面的竞争比较激烈,但由于创业板一些具体规则未定,创投机构及券商并没有翘首企盼,而是静待创业板的推出。业内人士分析,究其原因可能是创业板吸引的企业规模偏小,实力有限,承销这类企业所得的承销费用较少而承担的风险责任很大,从而影响了中介的积极性。

  关键词:争夺

  上市资源竞争势必加剧

  在深圳市科技与信息技术局的网站上,一个名为《关于调查深圳市科技企业创业板上市资源的通知》的公告,自10月19日至今就一直悬于网站的最显著位置。据悉,今日就是企业送交情况调查表的截止日期。

  公告宣称:“各界瞩目的创业板市场即将开启,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获得新的融资渠道,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而调查的目的是“为深入了解我市科技企业上市意愿等问题,为创业板市场准备优质的上市资源”。

  其实在上月13日举行的“中小企业板与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深圳市科信局局长刘忠朴就公开表示,深圳不仅会将资助措施惠及拟登陆创业板的科技企业,而且不排除专门出台科技企业登陆创业板的线路图。他们还将建立科技企业资源数据库,为企业登陆创业板全程提供“贴身”服务。

  据其透露,有关部门的创业板上市企业筛选工作正在进行,拟建立的创业板企业数据库数量为100家,将着重选择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科技企业。

  目前创投机构也在做准备迎接创业板。以深创投为例,截至今年10月,上市的项目有近10家,而经多年累积,他们手中准备紧锣密鼓排队上市的就有一二十家企业,“如果条件适合,当然也会考虑创业板”,深新投的一名汤姓人士表示。

  “我们是想上市,但现在不是很想透露上市愿望。”深圳一家企业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企业的目标是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但现在上门来谈合作的机构太多,让公司有点应接不暇。而这家企业的情况不是特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都有类似表达。

  “以前是企业找机构,现在是机构找企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机构、券商开始积极储备上市资源。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研究部总监助理蔡新颖介绍说,随着创业板推出日期临近,各类机构都在储备项目,“在争夺上市资源方面现在是比较激烈的”。

  此前有关人士曾表示,准备登陆创业板的企业已达1000多家。而在上周五,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会长刘鸿儒在深圳表示,创业板的上市资源储备丰富,全国已有5万多个中小企业具备现有上市条件资格。

  关键词:平静

  业内反映规则尚不明确

  上市资源争夺加剧,但对于创业板,一些券商和创投机构至少在言辞上却并没有表现出大多数人所想象的热情。

  “我们有很多中小企业客户,排队上中小企业板还来不及呢。”一家经常承销发行中小企业的券商投行总经理表示,中介机构并未对创业板表示出想象中的兴趣,“有些大的证券公司对创业板不感兴趣”。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创业板吸引的创业企业规模偏小,实力有限,承销这类企业所得的承销费用较少而承担的风险责任很大,从而影响中介的积极性。对此,一名证监会高层在最近一次讨论自主创新战略的会议上表示,必须在机制创新上寻找出路,比如能否允许券商或者财务顾问公司拥有创业企业的股权,让中介成为创业企业的战略投资者。

  “相关上市规则尚不明确也是一个制约因素,机构券商们只能做一些大概的准备。”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总监助理蔡新颖表示,目前创投机构和券商都期待相关规则尽快出台,以便能在合规则的情况下做到有的放矢。

  业内人士预计,创业板在筹备过程中将借鉴纳斯达克的经验,其上市要求将与主板市场有所区别,“同时创业板的门槛应该略低于中小企业板,否则二者没法区别”。

  例如,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就曾建议,创业板IPO公司最近3年盈利应至少1000万元,最近一年至少500万元,同时规定无形资产比例,一定要规定销售收入至少1亿元,“信息披露要比中小板严格,但是盈利标准应该低于中小板”。

  “目前这种情况下,创投企业对创投机构来说,只是多一条退出通道而已。”但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助理院长袁继东还是对记者表示,创投业内目前对创业板反映并没有想象中的热情。

  这或许也可以找到历史原因。1999年-2001年间,国内创投业进入了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但由于国内创业板没有像大家预计那样如期建立,加之2001年之后美国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破灭,中国的创投机构也随之进入低谷。

  尽管如此,袁继东还是认为创业板推出肯定是重大利好,“创业板推出后,资本市场将会更加'热',对整体资本市场环境肯定是有积极影响的”。

  关键词:静默

  创业板或明年初推出

  从创业板草案于今年8月22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起,何时正式推出创业板就成了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从目前各方面情况来看,创业板的推出日期,有很大可能性是在明年上半年。

  上周五在深圳举行的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刘鸿儒表示,创业板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推出时机已成熟。在同一场合,原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李子彬则明确表示,深圳创业板将于明年初挂牌。

  而在上月末,李子彬在首届中国中小企业节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深圳创业板应在明年3、4月正式挂牌。他表示,上述消息来源于深交所。李子彬还表示,今年年底前按照证监会的要求,深圳证交所将准备完毕创业板挂牌的相关文件,根据相关工作的筹备情况,深圳方面估计明年3、4月是一个合适的时间,但最终仍待国务院批准。

  之前,业内也有人士估计是在上月高交会期间推出,不过实际情况证明,这个估计过于乐观。虽然媒体近期对于创业板各事项的关注度不减,但有关方面也大都出言谨慎,“言语近乎外交辞令”。

  “我估计下个月在深圳召开的中小企业投融资论坛上或许会有更加明确的信息出来。”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研究部总监助理蔡新颖表示。

  “越是静默,似乎就预示着推出日期日益临近。”创投机构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业内都在做一些相关研究与准备,“与其去猜谜,还不如踏踏实实准备。”

  本报记者 凤飞伟

  ■新活力

  专访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新产业研究部部长卢奇骏--取消手机牌照为深企注入强心针

  国务院决定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的消息已经公布快一个月,其中有关取消国家发改委执行的“国家特殊规定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的决定,将对手机产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新产业研究部部长卢奇骏,结合电信行业的最新发展形势,深入分析手机牌照放开究竟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开放后手机行业将如何在“红海”竞争中谋求有效途径。

  卢奇骏表示,深圳目前有手机制造商几百家,产量占全国近一半,产业基础雄厚,取消牌照无疑是给深圳乃至国产手机行业注入新活力。可以预见,一些有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一手放开,一手加强

  谈及手机牌照放开究竟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卢奇骏认为,取消手机准入制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手机产业进入成熟期后的必然走向,但无疑会给手机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冲击。

  卢奇骏表示,国家开放牌照,不意味着对手机市场放任自流式地完全开放,手机产品还是要经过入网测试和许可,对手机品质的检验要求也更加严格;另外,国家还加大了对不合格产品的投诉。因此,手机准入制是对手机市场一手放开、一手加强的政策,充分发挥了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

  一直以来,由于牌照限制,新进入的手机厂商一般采用向其他有牌照的手机厂商交纳牌照使用费或者以合作的方式来取得手机生产权。2004年手机市场的竞争加剧,一方面手机产品技术升级迅速导致价格下滑;另一方面大量手机厂商盲目进入市场,致使中国手机贴牌一度泛滥。整个手机行业在“红海”竞争中伤痕累累,大部分企业因为打价格内战或者投资心态失衡等原因导致市场业绩不佳而处于亏损状态。

  60%企业将面临亏损局面

  “牌照开放后,产量约占全球1/8的深圳手机将名正言顺参与全球化竞争,也将按照市场规则优胜劣汰,其中不乏一些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牌照放开后的受益者,但预计60%以上的企业将面临亏损的尴尬境地。”

  卢奇骏对记者分析说:“牌照放开后,有能力自主生产手机的厂商开始着手树立自己的品牌,加上一些消费电子或IT品牌企业投身手机市场,这些'新'品牌在自己领域都有较好的知名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手机品牌带来冲击,引发低价位竞争、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国有手机在质量、产品设计、功能、特色等方面需要大力改进,力求创新。”

  中国手机市场的变化迅速,需要企业有很好的产品规划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包括独到的品牌推广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加大渠道抗风险能力。手机牌照开放,众多品牌的出现,给消费者提供了多方位的选择空间,手机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体现在快速满足大多数用户不断变化的消费心理需求。

  如何围绕特定消费者的需要,生产有价值理念的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卢奇骏表示,深圳作为手机制造基地,必将出现一场优胜劣汰的竞赛,整个行业面临大洗牌、大整合,对老牌手机企业来说,过去的优势瞬间将会成为包袱,加上公司产品或营销瑕疵又会成为前进的阴影。这时,深圳的手机企业更应坚守行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确保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呼吁出现变革型经营模式

  卢奇骏指出,手机牌照开放后,中国手机行业迫切呼唤变革型经营模式的出现。

  变革型模式也是一种战略措施,包括技术上的自主研发,商业模式的改变,销售的平台拓展等。中国手机企业同国际手机巨头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未来一段时间要继续避免与国际手机巨头进行正面的交锋,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寻求创新的模式去打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少的僵局上。

  卢奇骏表示,目前,国产厂商为了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及生产成本的优势,已开始改转向以硬件平台或设计方案研发基础上的自主生产。自主生产要求厂商自行采购元器件、零配件。因此,国产品牌厂商必须加强供应链管理,既重视前端的物流(采购),又强调后端物流(渠道)。 本报记者 王申娜

  ■新契机

  眼博会催生自主品牌产业园

  有望助深圳眼镜企业拓展市场,全面打开国际销路

  11月9日-11日,“2007中国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800多家国际采购商和近万名参展商与会,其中有不少采购商是第一次慕名而来寻找商机。

  目前,深圳区域内已拥有各种眼镜制造企业近500家,年产眼镜近2亿副,通过香港等渠道销往世界各地,占全球眼镜市场份额的60%。然而,热闹的背后是以深企为代表的国内眼镜行业装备和工艺水准普遍较低的现状,一些品牌在国内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目前尚无一家能和国际知名品牌竞争。

  眼博会和深圳正在筹建的“中国中高档眼镜产业园”成为深企拓展自身品牌市场,打开国际销售渠道的新契机。

  成绩拥有全国最大中高端产业群

  问题未形成本地贸易集散中心

  据了解,由于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等原因,深圳眼镜产业从贴牌生产起步,进而培育起自主品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眼镜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也是中国中高端眼镜企业出口的绝对主力。

  目前深圳共有各种眼镜制造企业近500家,年产眼镜近2亿副,涌现出“东方龙”、“李白”、“赛欧亚”等知名自主品牌。目前,深圳眼镜产品95%出口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有欧洲市场份额达70%。仅龙岗区横岗街道办辖区就有眼镜生产企业300多家,总产值达130亿元左右,拥有包括国际品牌的眼镜厂家和香港上市公司20多家。加上珠三角周边地区的眼镜企业,深圳区域目前已经拥有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中高端眼镜产业群。

  但不可否认,龙岗眼镜产业目前还停留在生产、制造和代工这些低水平阶段,缺乏自创品牌。如从销售渠道来看,全球75%的眼镜是从香港走向世界,而香港眼镜的70%是来自深圳横岗。由于没有形成本地的眼镜贸易集散中心,龙岗眼镜业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关键未能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解决眼博会搭建国际性商务平台

  深圳市东方龙眼镜有限公司在拥有自己的品牌之前,其前身是深圳市龙岗区博登眼镜制造厂,曾经连续做了9年的OEM(指由委托方设计或制定规格,被委托方生产的产品),一直靠贴牌加工为国际眼镜名牌服务。

  该公司董事长骆炳乐表示,目前国内很多眼镜制造企业完全具备了生产国际化品牌的实力,但就是因为缺乏品牌意识,导致国内眼镜制造商只能替国际品牌“打工”。而民族眼镜产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才能加速推动深圳眼镜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如何才能让世界关注深圳的眼镜产业集群,组织尽可能多的买家为企业打开市场?2005年创办的眼博会搭建了一个眼镜产业链最新政策和信息发布平台。2006年,晋升为“国家级”的眼博会实际到会买家近万;据不完全统计,仅深圳的眼镜企业累计接到意向订单约1120万副,折合人民币约7900万元,部分企业生产能力签约到了2007年6月。

  据了解,在中国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的推动下,深圳将筹资规划建设“中国中高档眼镜产业园”,引进具有自主品牌、有一定规模的眼镜企业入园,集聚眼镜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并实施行业内的分工协作,使单个企业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形成特色,最终实现培育民族品牌、眼镜产业提升档次,形成“建一个园区,兴一门产业,旺一个市场”的经济格局。 本报记者 杜舜

  图:

  2007资本中国峰会上,对于创业板,一些券商和创投机构在言辞上并没有表现出大多数人所想象的热情。 本报记者 何俊 摄

  卢奇骏

  9日-11日,“2007中国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