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谁在害怕“钉鞋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8日00:00 红网

  日前,一份从山西发往北京的报告,披露了山西整治非法报刊、打击假冒记者的最新情况。此前该省假记者横行已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一些非法报刊社的假记者,一些尝到利用记者身份诈骗甜头的无业游民,甚至一些街头打烧饼、钉鞋的小商小贩,都拿着假记者证,或穿梭于机关、企业,尤其是煤矿、交通治超点敲诈钱财,或骗免交过路费、旅游景点参观费,甚至混进了一些重要会议现场。(《中国青年报》)

  无业游民、街头小贩,竟然都摇身一变成了“记者”,一个个招摇过市、牛气哄哄。这是多搞笑的场景!可是,就是这些搞笑的“钉鞋记者”,却利用自己假记者的身份,以敲诈为业,过得很滋润。

  这么多假记者的出现,当然应当有适合其生存的土壤。山西省“扫黄打非”办、山西省新闻出版局表示,整治假记者任务相当艰巨。究其原因,除法律法规不健全外,山西经济较为特殊的发展模式,尤其是煤炭产业链,为假记者这群寄生体提供了寄生源。尽管上述说法非常“委婉”,但还是让我们对当地的“特殊的发展模式”以及“煤炭产业链”有了深刻的认识。

  到底是谁在害怕“钉鞋记者”?据有关部门介绍,“钉鞋记者”敲诈的对象依次为:煤矿,其他私营企业,各种事故单位的法人,环保、治超、交警、食品卫生等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其他部门。

  煤是黑的,山西是煤炭大省,煤矿在敲诈对象中排第一位并不意外。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名单上,除了煤矿和其他私营企业之外,环保、治超、交警、食品卫生等行政执法单位竟也赫然在列。这些有行政执法权力的部门,怎么也成了假记者敲诈的对象呢?身正不怕影子歪,如果身正行端,干嘛要怕“钉鞋记者”以曝光来威胁?

  “钉鞋记者”必须严打,但那些被“钉鞋记者”敲诈的单位和个人,也必须严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们之所以成为“钉鞋记者”敲诈的对象,恐怕也确实有毛病。如果只打击“钉鞋记者”,而不去改变“特殊的发展模式”以及“煤炭产业链”中的潜规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否则,我们有理由担心,当“钉鞋记者”被打击殆尽、连这样“黑吃黑”的对头都没有了的时候,某些人会不会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

稿源:红网 作者:乔志峰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