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易“误读”缘于其易被“误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8日04:1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公众易“误读”缘于其易被“误伤”

  社评

  这两天,有两则“辟谣”的新闻相继发布——

  其一,由于新版个税申报表中要求填写“股票转让所得”,在股民中造成了“资本利得税即将开征”的恐慌;对此,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官员16日表态“暂不开征股票转让所得税”;其二,国家发改委网站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明确表示“2008年春运票价已很难维持在2007年的水平上”,让公众随即普遍产生“春运票价将上浮”的忧虑;对此,国家发改委新闻处官员16日表示,公众“误解了分析报告”,春运涨价“尚无定论”。

  尽管只是一“暂”一“尚”,但至少让公众“暂”舒了一口气、脆弱的神经“尚”能平静片刻。公众的神经为何脆弱如此?其实大家对这两则新闻的“误读”,实在是生活经验使然,不能怪老百姓多疑、敏感。

  众所周知,资本利得税的“谣言”已经散布很久了,虽然屡屡得到有关部门“暂不开征”的表态,但这个“空穴来风”到底来自哪个“穴”呢?今年新版个税申报表将炒股收益纳入其中,且不说在今年的所谓大牛市中,普通散户真正赚到钱者比重到底有多高,也不说为何新表格规定炒股赚钱的要填数额、赔钱的却只填零,单说毫无征兆地推出这样的新表格、无端引发股民恐慌,就明显不妥。虽然有关部门表示这只是出于数据统计的初衷,但在中国的特定语境下,“此种初衷”向“彼种初衷”转变的几率之高,公众早已有过惨痛教训。

  春运涨价的“谣言”同样值得探究。这样的报告一公布,无疑会加重公众的心理负担,引发反弹,有关部门本应具备这样的基本常识和预计能力,而不是等到负面影响产生了,才来声明“尚无定论”。

  分析至此,我们大致可以判断,之所以出现诸如此类的“公众误读”性新闻,多是出于两种可能:可能之一,出台办法之前对当前民意缺乏充分调查和了解便贸然行动,结果刺痛了公众敏感的神经。要治疗这种漠视症,建议有关部门深入基层体会百姓在高物价下的生存状态,并认真揣摩十七大报告关于“民生”问题的阐述。

  可能之二,准备提价或开征某项税费之前,先“无意”走漏点风声,借以试探民意,如果反对者寡,则顺水推舟;一旦反弹激烈,则及时“澄清”,斥为谣言。这种试探,如果是良性的互动和博弈,倒可体现对民意的尊重和敬畏。但人们担心的是,言之凿凿的“澄清”之后,盼来的仍然是那个令人不愉快的结果。在亿万小股民心中留下永远伤痕的“5·30股灾”正是如此——今天方辟谣,几天后便突然上调印花税,让无数股民欲哭无泪。

  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远高于GDP增幅;另一方面,劳动收入增幅非常缓慢,CPI屡冲新高,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国家的“大钱包”与公民的“小钱包”之间,原本是既水涨船高,又存在某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何找准黄金分割点,既藏富于民,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又协调好民富与国强的关系,绝非易事。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正体现了这种辩证统一思想。

  对此,有关部门不妨沉下心来认真体会琢磨清楚,不要习惯于把眼光盯着老百姓的“小钱包”,让本部门的收益或业绩成为压垮公众的“最后一根稻草”。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