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实现理想”与“感恩亲情”的现实落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00:05 红网

  来自河北工程大学的同学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全国不同区域的7所大学内进行了调查,做出了《关于大学生感恩亲情缺失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32.3%的大学生表示,上大学是为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38.5%的人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18.4%的大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学术领域的理想”,此外还有10.8%的大学生是为了遵从“父母的命令”。调查报告认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懂得感恩父母的,他们在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父母的爱。(见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感恩亲情缺失的调查报告》,虽然报告的结论认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懂得感恩父母的,他们在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父母的爱”,但我却由此看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有18.4%的大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学术领域的理想”,其余的则不外乎“读书只为稻粱谋”,只不过有的加上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罢了。这当然没什么不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从自身做起。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如果连自己都顾不上,混不好,即便有再崇高的理想,终不过是不着调的扯淡而已,还侈谈什么远大的抱负!

  令人不安的是,这份调查报告在显示出年轻一代理想主义低迷的同时,暴露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人们在踏入社会之初的小小年纪,便不得不为自己和父母的生计而满怀焦虑。这种情形,在和平年代,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实在令人困惑。

  大学生当然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他们的精神世界,无疑是社会现实的折射。透过这份调查报告,我们看到了国富民穷的社会现实,看到了失业、失地的底层民众在贫困中的挣扎、看到了就业的艰难、看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以至于千百年来"养儿防老"的传统封建习俗在不得已中继续得以延续。

  是的,当底层民众不得不以自己的血汗和泪水来哺育中国的高等教育的时候,作为大学生的他们的子女为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而读书便是理所当然的,只要人性没有完全泯灭,这点感恩之心何需谁去刻意培育!当政府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诸如改善人民生活、抚养老人等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全民的时候,孩子们自然要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承担起沉重的责任和义务。当然,穷孩子里面也有理想主义者,也不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改变人类现状而读书的志士仁人,正如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一样,但,父母一生忙碌为孩子,孩子返回来为父母奔忙;只有18.4%的大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学术领域的理想",这毕竟是时代的悲哀,是精神领域对物质现实的报复和嘲讽。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调查报告所表现出的“道德欣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懂得感恩父母的,他们在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父母的爱——用不着津津乐道,相反,报告后面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倒是值得我们深思。

稿源:红网 作者:符玉瑶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