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场所,别异化成教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07:00 解放日报

  “一些校外教育机构变成封闭性的培训基地,离‘外’的涵义越来越远。”日前,在2007年华东校外教育年会上,与会专家指出,校外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不能异化成另一间“教室”,而应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成为素质教育的活动场所。

  校外教育须坚持公益

  年会透露,某省2006年对10000多名中小学生和1000多名家长的调查显示,七成以上孩子认为自己户外活动不足,没处可玩。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户外活动少,除了学业负担重,校外教育机构的功能“缺位”也是一大原因。

  钢琴班、数学班、外语班……走进某些活动中心,可以看到大大小小20多个培训班,俨然成了“培训专业户”。徐汇区教育局局长王懋功指出,一些校外活动场所侧重于经营性创收,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偏重培养特长学生,却忽视了面向所有青少年的主旨。专家认为,校外教育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它是青少年的活动乐园,不是培训中心。

  校外教育也要“课改”

  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周培基认为,校外教育也要进行“课改”。他说,活动项目不能“老三篇”,要根据孩子兴趣与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几年前,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看家”项目是生物、化学、奥赛、实验等,近年来孩子来得越来越少,场所日渐冷清。中心决定改革,增加了机器人、数码摄影、业余电台、模型等时下最受孩子欢迎的项目。原有的生物、化学等课程,则和社会实践活动“捆绑”,重新赢得了学生青睐。

  开发“科普”功能

  与会专家指出,除了吹拉弹唱,校外教育也要重视开发“科普”功能。

  如何开发?师资是关键。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了一个由院士、教授组成的“科技导师团”,他们留下手机号,学生有问题随时“切磋”。每年暑假,中心还举办专家咨询会,学生可面对面向“重量级”专家请教。据透露,本市将引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测评,目前正在卢湾、长宁两区试点。校外教育机构将根据测评结果“拾遗补缺”,更有针对性地设置活动项目。


本报记者 彭薇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