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莫放弃“象牙塔”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07:00 解放日报

  笔者近日与一位重点大学教师聊天。他感慨,现在的大学生似乎太“实际”了:一进校就忙着考证书,向学兄学姐打听有关就业的事;一些实用型的课很受青睐,而那些人文素养方面的公共课因为“没用”而不受欢迎。学生向老师请教的大都是实习、找工作、考研方面的问题,师生之间共同探讨人类命运、科学与真理话题的场景很少见。

  曾经,人们用“象牙塔”来形容大学,因为大学相对封闭,拥有一份清高与宁静,师生们埋头钻研学问,与外界接触少;后来,人们呼吁大学要走出“象牙塔”,步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担更多服务社会的功能。

  但是,事物的变化需掌握一个“度”。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所言,“走出‘象牙塔’并非是要告别‘象牙塔’、甚至放弃‘象牙塔’,‘象牙塔’及其精神依然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如果在一所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里,教师们关心的是如何从社会上拉到更多的课题和科研经费,学生们关心的是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那么“象牙塔”精神就渐渐逝去,一所大学与一个培训机构何异?

  经济来源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有可能使大学偏离长远目标,而追求眼前的利益和声誉。面对这些,大学必须理性作出选择,在关注社会变化、与时俱进的同时,保留一份宁静与清高,鼓励师生探索高深学问,追求真理、文明与进步,关注人类命运。

  希望我们的大学拥有更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科学家,更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学者,更多师生能聚在一起讨论“宏大”社会命题。这样的大学才有魅力,才能成为城市和国家的精神之源。

  (http://sq.jfdaily.com/blogs/kejiaowei/)


徐 敏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