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管理呼唤规范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07:49 大江网-江西日报

  《护工:平凡写人生》连续报道

  本报11月14日B1版刊发的《护工:平凡写人生》一稿见报后,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致电记者称,他们一直在关注护工的生存、发展和规范化管理。近日,他们派往日本参与“老年介护师资培训项目”的10名人员已回国。“介护”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护工”,是指以照顾日常生活起居为基础,为独立生活有困难者提供帮助,介护对象包括老年人、儿童、残障者和病人。省红十字会准备以这些从日本学习归来的学员为师资,逐步开展全省的护工培训工作。那么,我省护工市场现状如何?哪些需要规范管理?日本的介护经验,能给我们何种借鉴?

护工管理呼唤规范化(图)
我省学员在日本参加介护培训。(省红十字会提供)

  缘起:需求缺口导致队伍壮大

  辛劳而又容易被人误解的护工,广泛活跃在各级医院、老年护理院、养老院,为医院、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分担了不少的压力。

  医院护工队伍日渐庞大,护士短缺是最直接的原因。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朱海萍告诉记者,国家规定的病床与病房护士比例是1∶0.4,已不能满足目前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而我省临床一线护士不足,病床与病房护士之比仅为1∶0.3。“以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模式,现在则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需要更多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人文关怀和优质服务。”

  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也需要大量护工。2005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我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6.8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35%,比预计的2009年提前4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6年,前两项数据又变为342.36万和7.89%,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护工需求也随之增加。

  护理的缺口被市场看中,就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护工职业。

  管理:破解难题需加强培训

  一方面,医院护工成为非临床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使得一度被患者的生活护理弄得筋疲力尽的医学护理人员解脱出来,专心从事临床护理;但另一方面,由于护工素质参差不齐,这个越来越社会化的人群给管理者出了道难题。同时,对于急需护工的护理市场,如何保证一支数量稳定的护工队伍,也成了一项社会性的课题。

  据了解,全省各家医院的护工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也没有被正式纳入医院的管理体系。在全国,护工的培训体系也不够完善,目前没有一所专门的护工培训学校,也没有全国统一的专用教材。要让护工发挥更多的光和热,护工管理和培训亟待加强。

  “没有任何资质认证的护工,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知识缺乏,离护理到位的差距还有很大。”朱海萍说,护工只能照顾病人基本的饮食起居,在病人的翻身、按摩、皮肤护理等方面缺乏专业训练。同时,有些护工对病人病情的观察也较迟钝。曾经有一位冠心病病人住院时请了一名护工,病人彻夜鼾响,护工夜夜“深受其害”。可有一天,护工突然发现病人不打鼾了,便安心睡去。没料到等他第二天醒来,病人已停止了呼吸。经检查,死因为呼吸暂停综合征。医生说,如果这名护工懂点医学常识,及时抢救病人就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据省人民医院殷护士长介绍,目前大部分护工是靠熟人、老乡介绍来的,流动性较大。他们和病人家属之间没有相应的合同制约,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顺手牵羊,拿走病人财物;有的借逢年过节之际敲诈家属等,令家属不满。

  另一方面,护工生病后无医疗保障,从事的工作又脏又累,传统上又被歧视,造成年轻有文化的人,都不愿从事这项没有保障的职业,护工的素质难以提高。

  前景:依托社会化手段培养护工

  那么,护工该怎样管理?他们的素质如何得到培养和提高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经验来看,有的由医院成立陪护中心,组织一支长期稳定的护工队伍,有的通过中介公司,由他们统一管理护工。殷护士长表示,湖北同济医院将护工纳入医院后勤部统一管理,并为护工提供寝室等生活设施,让他们安心工作。

  省精神病医院人事科樊科长认为,具体的管理措施应根据医院的条件来选择,但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医疗卫生行业后勤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院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将护工管理纳入后勤服务中心,或交付社会专业的护理公司运作,统一招聘、体检、技术培训、着装和编号、颁发资格证书,都有利于减轻医院负担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护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用人单位应该与护工人员签订服务合同,以此增强护工的责任感。

  除了对现有护工进行规范化管理,还必须加快护工培养的步伐。在日本参与介护培训的10名学员中,多数人认为,中国的护理理念需要改变,我们习惯把为老人、病人做多做少,当成评判护理工作好坏的标准,在日本却截然相反,介护并不大包大揽,而是设法让他们活用自身的残存能力,努力实现自立。

  此外,学员们一致认为,应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的护工培训机制,壮大高素质的护工队伍。日本的老年介护经30余年发展,培养介护的学校已达500多所。我省的护工培养可通过多种形式,如短期培训、全日制或业余制的专业性培训,在各大护理院校招收护工班,同时加强在职护工的继续教育,使护工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

  护工的管理与发展,任重而道远,还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扶持与关注。

  本报记者杨碧玉 实习生郭俊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