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新尧:科研人生铸就法医学丰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08:09 法制日报

  公正鉴定

  本报记者 邓新建

  在原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校园的北门边上,有一座不起眼的九层楼,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亲子鉴定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就设在这里。记者近日前往此地采访,在8楼一间满是试验设备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埋头书写着什么———他就是业内知名的法医学专家伍新尧教授。

  伍新尧,中山医科大学法医学系主任,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主任、法医物证学教研室主任;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伍新尧长期从事人类遗传多态性、DNA多态性与遗传性和遗传易感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以及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应用于亲子鉴定和个人认定的研究,并在上述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又将这些科研成果运用到法医鉴定领域,创造了可喜的成绩。

  20世纪80年代初,伍新尧首先检测出血痕中HLA-A和HLA-B抗原,首次从胎龄5个半月的胎儿中分离出淋巴细胞,从而首次在国内为5个半月胎龄的胎儿作出了亲权鉴定。

  伍新尧告诉记者,那次鉴定的起因源于一位广东农村14岁的智障女孩被人强奸后怀孕了。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该女孩指认了一名犯罪嫌疑人,且该犯罪嫌疑人在当地是公认的“坏分子”。公安机关和村民都把嫌疑集中在这名“坏分子”身上,而他又无法证明自己无罪,此时,该女孩又指认了一名犯罪嫌疑人。通过伍新尧教授的鉴定,确认了后一名犯罪嫌疑人与女孩腹中5个半月胎龄胎儿存在亲子关系,从而为公安机关确定罪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就是这次鉴定,让当时还是在读研究生的伍新尧领悟到“公正、科学”对法医鉴定人的重要性。

  1986年,伍新尧主持鉴定了影响颇大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女婴纠纷案,在我国首先提出亲权鉴定要按国际标准(父权概率达到0.9973)来判断亲生关系,大大推动了该领域在中国的发展;

  1988年伍新尧找到了有效检测人DNA指纹的探针;

  1990年,首次在我国用基因诊断的方法对胎龄小于3个月的胎儿进行亲权鉴定,并首次用1cm长发干鉴定出性别和通过毛发进行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

  2000年,伍新尧率先提出使用STR分型作亲子鉴定时要遵循的标准;

  2003年主持召开了我国第一届《亲子鉴定理论和实践研讨会》,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亲子鉴定的判断标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问题。

  广东省司法厅司法鉴定处有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为了实现法医鉴定“公正、科学”的目标,自1998年担任中山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主任以后,伍新尧从鉴定的司法程序、管理制度、提高法医鉴定人的鉴定水平、提高为广大当事人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社会的好评。

  在法医学术方面,伍新尧也有着突出的贡献:编著了我国第一部《法医物证学讲义》;主编了《基因诊断原理与临床》、《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高级法医学》、《法医物证学实验指导》。伍新尧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曾多次获广东省科协优秀论文奖。到目前为止,伍教授为国家培养了15名硕士研究生、14名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输送新鲜的“血液”。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