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09:23 南方日报

  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广东药学院党委书记吴梅兴谈学校发展大计

  广东药学院自搬入广州大学城,整个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实力逐年提升,对社会的贡献日益增强,社会美誉度随之提高。近日,广东药学院党委书记吴梅兴副教授接受专访畅谈学校发展,解密大跨越后的种种变化。

  生源素质和毕业生素质良好,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问:每年从招生就可看出,广药的实力在与日俱升,社会美誉度越来越高。

  答:这几年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确是在逐年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搬入大学城之后。现在报考我校考生数量持续上升,第一志愿录取率高。我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以“上手快、善沟通、动手能力强”而被用人单位称誉。近3年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高,认为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优良。

  而在科研方面,我们学校研发的硝苯地平缓释片成为同类药品的首选药,七叶神安片获广东省优秀新产品奖,每年为企业创造产值达3亿元,学校在建设广东中医药强省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评价“希望广东药学院继承传统,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广东药学院在建设中医药强省中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广东未来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仍有赖于广东药学院莘莘学子的参与和贡献。”

  问:不仅广药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有口碑,广药的校友业绩也很突出,成了学校的活招牌了。

  答:是啊,近半个世纪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近4万余人。凭借扎实的医药卫生专业知识,在抗击“非典”的战争中,学校历届毕业生中有5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有196人立功授奖,其中一等功臣13人,二等功臣43人,三等功臣91人,先进个人49人。我院82届校友杜琳被授予一等功,全国巾帼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还有我们校友刘荣,现在是国际难溶性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知名专家,现任美国奥斯达公司总裁、首席科学官;廖颂明曾荣获国家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吴阶平医学研究--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二等奖和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广州“金鼎”科技奖多项大奖;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彭国文编写《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指南》,为我国开展禽流感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广药培养的优秀校友越来越多,对社会的贡献力也越来越大。

  全力打造优秀本科教育为广东培养大批适应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人才

  问:广药这几年实现大跨越发展,您认为主要有哪些原因?

  答:除了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和中医药强省的外部机遇外,学校这几年一直非常鲜明地强调:本科教育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教学中心地位,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传统优势,全力打造优秀本科教育,努力把学校建成省属一流教学型大学,为广东培养大批适应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人才,这是我们广药根据自身实际的定位。正因为有这样清晰的定位,我们才有明确的战略布局。

  问:这几年广药的战略布局重心就放在打造优秀本科教育上?

  答:对,这几年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高起点制定校园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校区建设,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目前,学校基础设施一流,校园环境优良,形成了一校四区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格局。近年来,承蒙省委省政府投入巨资以及学校自身的投资,建设了大学城校区、中山校区2个新校区,改造和完善了赤岗校区、宝岗校区2个老校区,校园面积显著扩大(较2002年增长近18倍),解决了校园占地面积狭小这一长期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学校新建校舍近6万平方米,各校区按功能分区、设施完备,富有现代大学气息;实现了二级学院(部)有院(部)楼,教授有独立工作间;新建的多功能体育馆气势宏伟、设施先进,被列为十六届亚运会的指定比赛场馆;新建的图书馆主楼成为广州大学城的标志性建筑。

  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问:本科院校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培养优秀人才,在这方面广药是怎么做的?

  答:我们的办法就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紧密联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要求,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学校强化药学的龙头地位,发挥预防医学的优势,促进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积极发展与医药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组建了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医药商学院和中医药研究院等,满足社会对医药相关人才培养的需求,新办的医药信息学科迅速发展,已在广东乃至全国享有良好声誉。学校实施以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校级重点学科为骨干的学科建设工程,共建省、校级重点学科15个,其中药剂学成为广东省药剂学重点扶持学科。学校的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相对接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改造原有专业,拓展专业面,优化专业结构,以现有学科为依托,开设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经5个学科门类。其中药学专业涵盖了医药产业的研究、生产、检验、流通、管理、应用等各个领域,形成药学教育的整体优势,很好地满足了广东医药产业大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开展省、校级名牌专业建设,以此提高整体专业建设特别是新专业建设水平。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校建成了药学、药剂学和预防医学3个省名牌专业。

  作为教学型大学,学校一直视教学工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近年来,学校从医药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自身发展实际出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正确处理教学工作尤其是本科教学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思想上重视教学、组织上保障教学、制度上规范教学、政策上倾斜教学、经费上优先教学、管理上服务教学,从思想、组织、政策、制度、经费、管理、服务等方面予以有效保障。

  问:面向未来,广药有什么发展大计?

  答:面向未来发展,学校将按照省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我校发展提出“在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的要求,确立了发展的新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办学实力达到广东省省属重点高校水平,优势学科专业教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医药大学。到2020年或更长时间,力争使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向教学研究型医药大学迈进。

  以药为主 医药结合

  广东药学院全力打造优秀本科教育

  广东药学院勇于面对教育大众化的挑战,抢抓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和中医药强省的发展机遇,坚持“以药为主,医药结合”,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利用医药优势,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在办学空间、层次、规模、效益、声誉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紧贴经济强化优势学科

  作为华南唯一独立建制的药学类院校,广东药学院具有突出的医药特色,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明显优势。

  广东药学院在自身医药优势的基础上,紧贴广东卫生事业和医药经济的发展态势,加强优势和特色学科。广东医药经济大省的地位和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决策,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又一次历史性机遇。

  广东药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强化药学和预防医学的优势学科地位,使之在学校的专业结构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学校现有的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和校级重点学科都分布在其中。近年来,学校按照分类进行专业建设的思路,发挥重点学科优势,积极实施以品牌专业建设带动一般专业建设的战略,使药学、药物制剂和预防医学三个专业成为省级名牌专业,其中,药物制剂是广东省同类专业中唯一的名牌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创新模式打造人才品牌

  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结合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要求,提出了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积极创新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从2003年开始,广东药学院便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与学校定位相对接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发展为比较成熟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理念与学校定位相对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对接。

  广东药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根据广东省卫生事业及医药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以药为主,医药结合”的定位,并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确定了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定位,并根据学校医药特色,在人才培养中强调要面向基层,培养“上手快、善沟通、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广东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对接”理念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能力强的厚基础人才、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

  突出特色创新科技体系

  广东药学院从广东省医药行业的现状分析了自身发展中医药的优势,提出了“面上建设、点上突破、特色发展”的科技发展策略。

  近年来,学校利用自身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临床和中药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中药规范化种植及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促进中药资源合理利用及产业化;加强中药制剂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加强中药和天然药物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大力开展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推广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开创中药研究新领域;建设国际化中药制剂和岭南药业文化中心,振兴广东中药科技、教育和产业。在投身中医药强省的建设中,学校创建了省内一流的中药新药研究基地,推进了广东省岭南中医药博物馆、华南现代中药城、中药新药研发中心等项目的实施,并与中山市政府、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联合共建了“华南现代中药城”和“岭南药业展馆”等项目。

  ■广药亮点逐个数

  “针”情为街坊奉献二十载

  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大学生:20年,他们利用手中的银针,从未间断地坚持义务为群众义诊,义诊人数达10万人次;20年,无论面孔变换了多少轮,依然薪火相传,默默地为群众解除病痛,创造社会价值达300万元。因脑溢血留下严重歪斜、偏瘫等后遗症,长年卧床不起的70多岁阿婆能自理生活了;腰痛难耐的邝阿婆经过他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终于可以行走了;特困户的两个残疾儿子也可以自信地面对生活了……他们,就是广东药学院针灸协会的青年志愿者。

  广东药学院针灸协会的成立是成功寻找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新路子的典范。开设有针灸基础班、推拿基础班、针灸提高班和培训班,组织针灸推拿爱好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中医针灸推拿等学习,协会聘请专业的针灸、推拿老师为学员授课,传授全面系统的中医学知识。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办学49年来,学校围绕培养高级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目标,始终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形成了“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初步构建起初步构建起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现场教学、实验室开放和社会实践五个层次组成的医药实践教学体系和多环节实践教学模式。

  这五个层次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把课堂实验视为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实验课程的比重,并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相应课程(学科)的单一模式,将相关课程的实验整合为一门独立、系统、完整的实验课程,构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学校注重把校内实践与校外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延伸,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专题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加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很好的成效。

  素质大幅提升教育硕果累累

  学校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旨在锻造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一二三六十”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学校始终坚持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放在首位,树立了“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开拓创新,全面育人”的教育新理念,武装和建设好学生政工干部和学生干部这两支队伍,建设信息反馈系统、和谐安全维稳系统、应急处理系统“三”个系统,推进观念创新、课堂教学创新、载体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六”个创新,打造党旗飘扬工程、修身立德工程、厚德载物工程、学海竞舟工程、素质拓展工程、春风化雨工程、扶困助心工程、和谐校园工程、青春扬帆工程、硕果荟萃工程“十”大工程。

  通过构建学生素质教育新体系,广东药学院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广东药学院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5至2007年,学生科技立项连续三年连年翻番。近年来,获全国、省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奖项近50项;在全国和广东省“挑战杯”大赛中,共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56项;在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作品竞赛共获金奖2项、银奖13项、铜奖25项,2006年因成绩突出被授予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2006年首次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广东省一等奖等6个奖项;首次参加2006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广东赛区第三名。2007年首次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省赛区二、三等奖。学校在国际和国内有关体育比赛中先后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参加亚洲级别比赛一次,在1项获奖项目中名列第七名;参加全国级别的单项和综合比赛获得金牌5枚、银牌9枚、铜牌8枚;参加省级比赛获金牌12枚、银牌22枚、铜牌21枚。学院高水平运动队健儿在2006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定向锦标赛中,首次出征世界级比赛就取得排位赛第25名的佳绩,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图:

  大学城校区 资料图片

  党委书记吴梅兴

  针灸协会江海街义诊。资料图片

  广东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资料图片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广东药学院子基地授牌仪式。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