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八因子全国告急 我市百名血友病人危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14:59 厦门网-厦门晚报

  23岁的王毅(化名)是一名血友病人,刚刚住进第一医院血液科。他的腿关节出血已肿胀了一周,因为凝血八因子全市断药,昨天,实在疼得受不了了,他才住院输血浆。“输血浆,就增加病人过敏的几率。”医生说。

  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鹿全意告诉记者,据估算,我市的血友病患者,岛内有20位左右,全厦门有100位左右。

  据我市疾控中心统计,虽然厦门目前没有出现血友病死亡病例。但他们与王毅一样,都陷入了危险境地。

  他们最担心出血,一旦出血便流血不止,因为他们体内缺少一种凝血因子,俗称八因子。打入一瓶凝血八因子,才能止血。

  

凝血八因子全国告急我市百名血友病人危险

  可是,没药。这药全国都断货。垙血友病人王毅的腿关节出血已肿胀了一周。张淇辉 摄

  1.有钱也难买到药

  国内只有3家公司能够生产凝血因子

  今年7月份后,被血友病患者称为“救命药”的凝血八因子出现断货。至9月初,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中国最发达的大城市库存告急。因救命药紧缺,北京、湖南、河南等地均有血友病患者因缺药而死亡。

  全市每月能有的凝血八因子,屈指可数,各大医院都说断货。其实,不单是凝血八因子,诸如人血白蛋白一类的血制品药物,各大医院也经常缺货。

  现在的情形显然已变得愈加恶劣——即使有钱也难买到药。

  今年刚过完春节,王毅还买过280元一瓶的“凝血八因子”。但就这几天,300单位的“凝血八因子”已经卖到五六百元了,“这还是通过关系好不容易从业务员手里直接买的价格,没有发票。”

  据了解,很多患者在关节出血时,贴膏药或吃止疼片去“扛”,有些重度患者因为关节反复出血又无钱买药,关节变形,最终导致残疾。

  目前,国内只有3家公司能够生产凝血因子:位于新乡的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莱士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和安徽绿十字生物制品药业公司。据其他媒体报道,连续几个月来,华兰生物向每个省份只能发货一件,每件60支,一支300个单位。“这只够几个人用而已”。绿十字生物连续几个月来,每个月供应全国的八因子仅有约2000瓶,每瓶200单位。

  2. 浓缩八因子无可替代

  血浆等粗制品浓度不够,止血失败就意味着死亡

  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的一名医生告诉记者,以往血友病患者出血,只需在门诊就可以直接注射凝血八因子,“这种病人,止血就是要快。”现在,很多病人因为买不到凝血八因子,只能住院,输血浆代替凝血八因子。“血友病人只需要八因子,血浆里包含了蛋白等病人不需要的东西。输血浆会增加病人过敏的几率。”

  由于血浆里只含少量的凝血八因子,病人往往要输500毫升-1000毫升血浆才够量。如果只输凝血八因子,重症血友病患者也只需要5支20毫升的注射瓶,放不满一只手掌。

  中山医院血液科医师牛小青告诉记者,他们会考虑使用冰冻血浆来代替八因子。血浆、以及直接通过血浆提取八因子的冷沉淀都是粗制品,所含凝血因子相差甚远。当患者出血时,输注此类粗制品无法在短期内达到止血所需浓度,而止血失败就意味着死亡。另外,给血友病患者输血浆,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有的病人心脏不好,输入血浆量需要控制,否则病人会受不了。“浓缩的八因子才是解决的根本办法。”

  3.药品原料——血浆锐减

  因为艾滋病,政府严控血浆来源,大力整顿单采血浆站

  我市一位连锁药房的工作人员说,从2004年起,凝血因子产量就开始减少。以前不太明显,是因为那时都有库存货。今年7月以后特别紧缺,是因为库存用完了,新生产的货量又远远不够。

  按照世界血友病联盟的数据推算,我国每年至少需要生产650万瓶(每瓶200单位)才能满足我国患者需要。但现在几家产家的生产量加起来才只有1/50。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料——血浆减少了。

  记者了解到,2004年5月,国家开始大力整顿单采血浆站,将全国156家单采血浆站关停了36家。比起2004年约4300吨的国内原料血浆供应,2005年后锐减了50%以上。

  此外,今年8月1日起,相关部门出台一项新规,原料血浆投产前需先放置90天,等血浆样本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这让国内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陆续开始囤积血浆。以一家月投料50吨的企业为例,规定实施后就意味着,必须预先储备至少200吨的血浆原料,才能保证第4个月开始“有米下锅”。

  政府严控血浆来源,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据了解,中国内地发现第一例经血液传播的艾滋病病例,“祸首”就是来自血浆的“凝血八因子”。1986年卫生部发文,禁止了血液制品的进口。20多年来,这个禁令一直没松动。

  4.放开国外药品解燃眉之急

  目前国内即使有足够血浆,远水也解不了近渴

  一家医院药剂科的负责人说,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放开对外国血液制品进口的限制。

  “血液制品短缺,是国家严格整顿血液市场的滞后效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卫生部整顿血液市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刀切的方式过于草率。

  按照国家制定的血制品生产管理标准,采集的血浆必须放置3个月之后才能用于生产,提炼出的血制品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检测后才能投放市场。这样的生产周期,目前即使有足够血浆,远水也解不了近渴,很难从生产源头解决国内缺货状况。

  5.有外国药被快速批准上市

  每次用药要花3000多元,

  “没有几个人用得起”

  据媒体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快速审批通道已对德国拜耳公司亮绿灯,其重组凝血因子产品拜科奇被批准在华上市,期间并未在中国做临床实验。

  拜科奇价格仍在审批中,比血浆类制品要贵一些。据拜耳厂家介绍,生产一批约200克的药品,需要1000多名员工工作250天左右。目前,该产品已是生物医药界的重磅产品,去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据了解,拜耳的因子一般是按单位出售,1单位5元。按照常规,患者的用量要根据体重来定,每公斤15个单位。王毅感叹,“一个成年人,每次至少要用600到800单位,就要花3000多块钱啊,没有几个血友病人能用得起。”

  【名词解释】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的凝血因子缺乏症,发病者均为男性。而出血的部位则集中在消化道、头颅和关节。消化道和头颅出血如果不迅速止住会造成死亡;而关节反复出血,则会导致骨骼变形、肌肉萎缩等。

  19世纪,因皇室之间互相通婚,血友病曾波及欧洲四个国家的皇室贵族,所以血友病又称“皇室病”。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高树灼 陈志峰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