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脑中风患者送医姗姗来迟错过前三小时不可逆黄金时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4:18 大洋网-广州日报

  

99%脑中风患者送医姗姗来迟错过前三小时不可逆黄金时期
99%脑中风患者送医姗姗来迟错过前三小时不可逆黄金时期

  今日为中国首个“卒中教育日” 脑卒中已占据广东省致死因素第二位

  文/记者涂端玉 通讯员李绍斌、陈起坤

  卒中,民间俗称“中风”,是大脑血管急性损伤。今天是中国第一个“卒中教育日”,为什么选在11月20日?神经科专家笑称,1120意为“发作后马上要打120”。由此可以看出,急救对于脑中风患者来说重要到何种地步!

  专家称,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小时内送医或可完全恢复;3小时内或可出现偏瘫患者“戏剧性”说话、站立、走路回家;3~6小时能部分恢复功能;6小时以后,缺血脑细胞则会不可逆地坏死。然而,99%的患者都是3小时后才送医。

  今天是中国第一个“卒中教育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曾进胜教授昨日向记者介绍,脑卒中已成为广东省人口死亡因素第二位,次于肿瘤,高于心肌梗塞。专家强调,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抢救一定要抓紧时间,1小时内送医或可完全恢复,3小时内偏瘫患者或可说话、站立、走路回家。广州目前气候转冷,脑中风等候床位入院的患者又排起了长龙……

  据卫生部统计,脑中风引起的死亡在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因素中,仅次于肿瘤排第二,高于心血管引起的死亡。“该病在广东省人口死亡因素中也排第二位。”广东专家如此介绍。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得出,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存活的卒中患者约600万人~700万人,其中3/4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残疾。在中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造成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而脑卒中发生率正在以年增幅2%~3%的速度迅猛发展,远高于世界脑卒中年增幅1.7%的平均水平,中风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高于发达国家。同样,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据介绍,如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20年卒中病例将会增加1倍。

  能否恢复全看3小时分割线

  “偏瘫患者送来马上治疗就可以突然自己站起来、中风教授恢复后现在还能主刀外科手术、打结打得漂亮无比,但这么‘幸运’的人微乎其微。”曾进胜表示,“这要看患者送诊的时间是快还是慢。”

  及时进行静脉溶栓

  治疗可能出现奇迹

  “其实脑卒中3小时内送到医院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非常有效,20%的人可以出现‘戏剧性’效果,即本来还偏瘫、嘴角歪斜、不能动弹,突然就能站起来说话走路,完全没事人一样;40%及时接受治疗者可以恢复自身身体功能并重返工作。欧洲的调查显示,1小时内送到医院、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曾进胜无比遗憾地表示,实际情况是,临床统计发现:99%的中风患者都是发病后超过3小时才送来。

  他说,3小时分割线意味着:3小时内可以进行的强效针对性治疗在3小时外只能转变为普通的综合治疗,因为正常脑组织在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变化。“当然现在有国内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界定,认为3~6小时都可以实施静脉溶栓,但溶栓后的出血风险较大且‘奇迹’较少。”他表示,这个时间段可能在脑细胞没有出现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这是目前行之有效、退而求其次的治疗方案。而6小时以后缺血脑细胞则会出现坏死。

  老人发现中风千万

  别自己处理或硬撑

  为什么3小时内只有1%的中风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抢救?“都是入院前耽误的。”曾进胜表示,有些老人独自在家,考虑子女在上班,于是“懂事”地自己硬撑到孩子们下班才通知;有些老人早晨起来发现不能动了,但此时距离发病可能已经好几小时而且自身无法判断;有的先自行熬点凉茶喝或中药自治,“静观其效”后发现无效才迫不得已上医院;城市交通堵塞、拥挤也导致抢救可能被延误。

  “我们仅收过屈指可数几例发病后黄金时间送来的患者。一位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化学的副教授由于家住先烈路,所以发病后得以赶在1小时内将其送达医院,结果恢复得非常好,跟正常人无异。”他表示。

  “抢救越晚,脑组织破坏越多,后果越严重。”专家介绍,目前广州市内大多数三甲医院都有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绿色通道”,有的医院在急诊科还配备有专门的“中风抢救小组”。专家表示,在我国现存情况下,应该以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为脑卒中突发后送医的首选,因为有条件提供早期诊断、早期血管评估、早期治疗,有专业的神经医生对于抢救质量十分重要。

  天气变冷易致脑卒中死亡

  曾进胜表示,他曾做过一个大白鼠的动物试验,用以衡量高血压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

  “当时我喂养了一大群实验用大白鼠,让他们患上高血压后,本打算第二年春天再做脑中风的动物试验模型,结果突然转寒,加上那年广州冬天特别冷,很多辛辛苦苦喂的大白鼠突然死亡。”曾进胜表示,当时情绪很沮丧,但也只能“节哀顺变”解剖大白鼠尸体,希望分析找到其死因。结果发现:大白鼠全是死于突发脑出血中风。该意外得来的试验相关研究报告其后刊登在了美国知名医学杂志上。

  “近期广州天气转冷,医院脑卒中患者又开始增多。这是因为高血压人群本来就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加上突然转冷的秋冬季又是血管容易出血的中风高峰期。”曾进胜介绍,现在有时一天就多达几十个脑卒中患者来就医,排队候床入院的中风人群也在不断增加。“从我们医院住院患者情况发现,60%~70%脑卒中病人本身有高血压。”曾进胜说。

  专家称,高血压是导致发生脑卒中的最首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低压降低3毫米汞柱能预防1/3的卒中事件。

  “三高”人群成为脑卒中主力军

  “除了血压外,高血脂、高血糖人群也都是脑卒中高危人群。”曾进胜表示。因为“三高”人群很容易导致血管壁堆积,天气转冷,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爆脑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据介绍,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和房颤等。而开展少盐、少脂、多运动的人群可以有效降低卒中发生的危险。曾进胜表示,预防、控制脑卒中发病因素,中风是可以预防的,同时能减少中风带来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天气转冷 降压不要太心急

  专家表示,很多高血压患者一进入秋冬季就担心心脑血管疾病会突然发作,于是开始拼命降压,有的甚至认为降压理所当然是降得越快越好。但从医学的角度而言,这是大忌。因为,一般来讲,除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病人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因为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不但会使病人出现头昏、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适症状,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因此,降压治疗必须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专家提醒,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更应该提高警惕。气候变化大的时节,如果伴有高血压、精神又紧张,容易在脑血管薄弱处引发脑出血。而人体在脑血管疾病发病之前会有一系列的信号,第一感觉是头疼,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等;其次是肢体发麻,而且越来越麻,半身麻木,甚至出现语言障碍。此外,在早期可能会出现健忘等问题。

  提醒:今日下午2:30~5: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大厅举行“卒中教育日”义诊咨询活动。

  血管爆裂的脑中风占总发病人群的15%

  99%的中风患者都是发病后超过三小时才送医

  60%~70%脑卒中病人本身有高血压

  低压降低三毫米汞柱能预防1/3的卒中事件

  在中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得出,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存活的卒中患者约600万人~700万人,其中3/4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

  血管堵塞的脑中风占总发病人群的85%

  只有1%中风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及时送医

  1%

  三小时内就诊的患者中20%可以出现‘戏剧性’效果,40%可恢复自身身体功能并重返工作

  制图:陈希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