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怀揣“泡妞证”,谁之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5:23 杭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 魏英杰

  在某种意义上,大人永远不懂孩子们的世界,虽然那是他们的过去。所以,有的家长看了这则报道,恐怕只有目瞪口呆:长沙部分小学正流行一样新鲜玩意,一本上面写着“泡妞证”、“网恋证”“光棍证”等字样的“证件”。该“证件”5块钱一本,学校附近文具店有售。

  别看是假证件,该有的内容一样不少。“证件”上不仅有“公章”,还有“发证机关”和“有效日期”。比如“泡妞证”,“发证机关”是“中国泡妞联盟”,公章盖的是“在线图像处理中心”。而“泡妞证”上写着:“××同志符合网恋相关规定,准许在中国境内进行网恋活动”。空白处可以写上自己的姓名。

  对此,许多家长气急败坏:不像话!荒唐!——是不是这样呢?这究竟又是谁之过?我认为,恐怕还有探讨的余地。

  在我看来,小家伙们书包里揣着“恶搞证”,不过是觉得新奇、好玩,顶多就是炫酷。而这种种心态,完全符合小孩子的天性。所以,板子不应打在小孩子身上。不像话的是那些抓住儿童心理,制售这些恶搞玩具的人。生产商才是问题的直接源头。

  再来看,这还和当前流行的恶搞风气有关。网络论坛上,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恶搞。也许,有的家长上网跟帖也会来个“灌水专用章”、“美女证”什么的。说不定制售这些东西的,就是从网络恶搞文化中找到的灵感。当然,恶搞并不全是坏事,这需要具体分析。我的意思是,这应当是出现恶搞玩具的文化背景。

  更为深层次的根源,我想是小孩子模仿成人世界的天性使然。这在心理学上,已有定论。成人的世界,是孩子们的未来。由此,孩子们总是想通过各种方式窥探、模仿成人世界。再来看当下的社会,简直就是一个证件化的世界。身份证、结婚证、学历证、资格证……各种证件定义着每一个成年人,同时也起到约束与规范的作用。没有了证件,我们寸步难行。到头来,整个社会陷入了证件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满大街的办证广告,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而这种证件崇拜现象,也就构成了出现恶搞玩具的社会背景。

  如此说来,孩子们身上揣着“泡妞证”,就不仅仅是为了好奇,还是在玩一种模仿成年人的游戏。这小小的一张“泡妞证”,无形中也构成了对成人世界的一种嘲讽。

  回到问题本身,“恶搞证”无非是一时的流行产物,就是不去管它,相信很快也会被孩子们扔到一边。所以,那些心急如焚的父母亲,大可莞尔一笑,至少不必过于担忧这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不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应当着急的是,该如何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这个社会有这么多的证件?

  不得不说,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即便总有人不承认。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