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设宜居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7:00 解放日报

  看过很多地球的太空照片,但从未见过如此特别的:

  黑夜中的五大洲,散落着点点灯光———这是一张地球夜间照片,灯光最多的地方,是北美与西欧。在中国,灯光最集中的地方,则是长三角地区。

  上周六,在朱家角举行的“宜居国际高峰论坛”上,法国建筑设计大师、上海大剧院设计者夏邦杰展示了这张夜景合成图片。“地球上的人愈来愈集中,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首次超过了50%。”夏邦杰说,那些灯光越亮之处,城市就越多。

  在这张图上,中国的灯光还不是很耀眼,但毫无疑问,这里正进行着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建设活动。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从12%发展至今天的近50%,成为现代世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中心。当城市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家,城市的宜居性也被日益关注,从国内近年越来越热的“宜居城市”排名,就能看出端倪。

  什么样的城市才算宜居?怎样才能打造宜居的城市?在“宜居国际高峰论坛”上,众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开彦:建设部住宅建设及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夏邦杰:著名法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

  郑时龄:同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罗亚蒙: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组长

  汉斯·赫尔曼:德国马尔堡大学经济法教授、多个国际经济组织顾问

  【焦点一】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宜居的?

  什么样的城市是宜居的?就在几天前,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把中国首个“宜居城市”的称号,授予了广东省清远市;而最近一份《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宜居指数”进行了排名,结果深圳排名第一;在《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城市宜居排名的前三名,则被深圳、北京和厦门囊括……

  自从2005年1月,北京市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后,“宜居城市排名榜”就层出不穷,但此类排名出炉后总是伴随着争议和质疑。各说各话、各唱各戏的背后,是“宜居”标准的各不相同,是以经济发展指标为主,还是以百姓感同身受为先?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答案。

  开彦:我这儿有一个美国1997年“宜居都市”的评选标准,包括:犯罪率低,中小学好,医疗质量高,环境清洁美观,生活费用适宜,经济增长强劲,离大学近,到城市不超过1小时的路程,最后一条,天气温暖晴朗。都是非常朴素的要素。

  郑时龄:宜居就是宜生活。我们的城市建设曾经把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银座和香港的中环作为目标,但生活的场所不是演戏的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这里生活,就像我们穿鞋子,不能穿非常美、但穿起来不舒服的鞋子。一个宜居的城市,需要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教育,一流的医疗配套,满足我们的娱乐、健康、交通等要求。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和经济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葛剑雄:宜居是有主观性的,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刘禹锡曾经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意思是简陋点没关系,但道德标准不能低;刘邦当皇帝后造了大房子,照理说很宜居了,但他的父亲却不愿意住,说在老家出门就能碰到遛狗的、卖菜的,在这儿这么大房子就我一个人。刘邦不得不把沛县的穷亲戚都接到宫里来;还有作为世界遗产的开平碉楼,可以说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但在那种自然和历史条件下,它就是最宜居的地方。

  罗亚蒙:“宜居城市”还是有一些基本公认的标准的,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上提出,城市的宜居性是指空间、社会和环境的特点和质量。从这几方面入手,集合几十家大学和研究机构之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今年公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这项标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指导性的,主要涉及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6个方面,有80多项指标。我们观察到,宜居城市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一般在经济中心城市的周边,比如广东清远,正好符合这个分布规律。

  【焦点二】

  怎样才能建设宜居城市?

  与兴建“国际大都市”一样,“宜居城市”的建设席卷中国的大小城市。从皇城根儿到西北边陲,全中国600多个城市中,有100多个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口号,众多城市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

  芬兰裔的美国城市规划专家伊利尔·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居民的追求是什么?”回顾历史,任何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必然会产生城市空间的定位问题。人类历史上,曾诞生和实践过众多城市理论:“花园城市”、“汽车城市”、“机器城市”……对当今的中国城市而言,“宜居城市”的建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处境: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环境污染……如何学习优秀经验、选择实践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夏邦杰:今年,法国决定减少公路的建设,提高快线火车和公共交通的设置,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建筑的节能标准和汽车的废气排放等作出了很多强硬的规定。在城市建设上,过去我们也追求过高楼和大面积绿化,但现在又回归到注重邻里关系的传统。巴黎塞纳河左岸建了一个新的开放式街坊,就是融合了传统城区的人气和当代都市的舒适。在那里,不同高度和不同功能的建筑,巧妙穿插组合成空间,在老城中塑造新城,在新城中融合老城,从而呈现一种丰富的城市关系。

  郑时龄:我刚从意大利回来,在那里我参观了热那亚的老港。1992年,为庆祝哥伦布大西洋远航500周年,这个废弃的港口进行了复兴工程,重新成为商业和文化中心。我觉得2010年世博会,也为上海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机遇。比如,对北外滩进行改造,将把外滩的滨水空间还给老百姓;崇明东滩兴建节能建筑群,将是生态建筑的范例;正在加速建设的轨道交通,也给城市的运作状态带来根本的变化……上海还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旧厂房和老房子,使文化在这个城市得以传承。我的希望是,在这场城市建设中,上海应更多考虑今后的发展。

  汉斯·赫尔曼:这些年,中国的一些大城市,相继建了环境非常优美的卫星城,有的新城为此搬种了很多20年以上的大树。我想问的是,像搬迁大树这样的情况,其高昂的费用由谁来支付?塑造的美好环境又由谁来享受?是不是所有居住者的诉求都得到了尊重?宜居城市的蓝图非常美妙,但我认为和当地居民一起建造也非常重要。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多方合作社?比如,注重生态的环保组织、重视产业保值增值的房地产商都能囊括其中,每个参与者的个人利益都成为一种推动力。

  罗亚蒙: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中,我首先反对排名,因为组成要素太复杂了,谁也没有那么大能耐。第二,反对利用政府的权力推动宜居建设,这样弄不好就会成为形象工程,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居民意识的觉醒。第三,就是开发商应该而且能够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中起作用,而不是光靠政府的力量。

  【焦点三】

  让一部分地区先宜居起来?

  论坛开始前,专家们在绵绵秋雨中环游了朱家角古镇。在古镇边,大淀湖畔,有不少高档的别墅统一在赭石、藤草和青岩的色系中。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朱家角正吸引国内外众多开发商的视线。“宜居国际高峰论坛”会场门口,就有几家房地产商的展位,推荐的某个别墅,甚至喊出了2200万元的高价。

  在这种情景下,当罗亚蒙在发言中谈到:“根据宜居城市的差异性理论,应该让一部分的社区先宜居起来。”这句话,很容易令人浮想翩翩。怎样理解宜居城市建设中,不同住宅区域不同的发展状态?如何平衡不同收入群体的利益?此话题不仅引起了专家的热议,房地产商们也忍不住发言。

  罗亚蒙:我要郑重说明一下,让一部分地区先宜居起来,不能理解为让一部分人先宜居起来。宜居城市代表了一种城市理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对特大型城市来说,你要让整个城市一下子宜居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有人住的城市都有宜居性,没有宜居性的城市就成为废墟了,但宜居性是有差异的,我们研究的就是城市不同的宜居度。从这点来说,朱家角可能比上海的市中心宜居。

  施建东(上置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从功能上来说,宜居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活必须的,比如交通、生活便利等。第二,是质量性的要求,比如说天要蓝水要净。第三个层次就是懂得尊重和欣赏历史和文化。可能对每一个具体的人,宜居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王安德(中信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个城市要真正活起来,要有各种阶层各种职业的人共同生存,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两千个有钱人住在一起,肯定没有生气。事实上,我们这边除了别墅,也有很大一部分房子是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而且卖得最好。我想,一个宜居的地方是大家都喜欢的。

  汉斯·赫尔曼:让一部分宜居,一定要伤害另一部分人吗?这肯定是不对的,不同的人对宜居有不同的看法,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城市的建设。低收入群体也并不一定要依赖于他人,同样可以发现自己具有帮助他人的力量,和帮助改善自己状况的力量。

  葛剑雄:一个健康的社会里,富人享受的同时要为社会做贡献。如果说2000多万元的豪宅在建造和消费的同时,能够为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作出贡献,我想我们不会眼红。作为政府,要考虑到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提倡不同的宜居标准。今天在参观的过程当中,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朱家角能做到住在这些新楼盘里的“城里人”,和住在老街上的当地居民和谐相处,那就是宜居城市真正的成功。


本报记者 尤莼洁 实习生 张欣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