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有点排斥到非常重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7:4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郑燕峰 实习生 马云云 “我原来对‘挑战杯’不是很在乎。我觉得就是一个比赛,而我对比赛总是有点排斥。”11月16日,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在接受采访时,并不避讳自己最初的想法。 促成他思想转变的是两个原因。展涛说,他在参加学生论坛时,听到很多毕业的校友讲,参加“挑战杯”对自己工作生活的影响,谈他们从中获得的实战锻炼、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挑战杯”对大学生的帮助给展涛校长留下了很深印象。 在山东大学,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参与率超过了本科生总数的10%和研究生总数的5%。山东大学团委组织的“挑战杯”竞赛多层面调动了广大学生,这也成为展涛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我更注重参与的过程,‘挑战杯’使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之外得以弥补,慢慢形成与专业的互动,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展涛说,这两个原因让他开始关注“挑战杯”。去年,山东大学还成功承办了一届“挑战杯”。 如今,山东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获批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数为70项。山东大学这几年在政策激励和表彰奖励上,先后制定了《关于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意见》、《关于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活动的补充意见》、《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政策性文件。 董人豪是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大四学生。经过近两年的积累,他的团队的作品进入了本届“挑战杯”终审决赛。他说:“资金、实验室、教师,我们一样都不能少,尤其是有些化学药品特别贵,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果没有学校和学院的帮助根本不可能成功。” 校团委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吴天柱介绍说,学校针对学科特点采取了不同措施,理工科加强实验室建设,文学、历史、外语等专业则针对性地设立“五四”学术论文竞赛,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补充。 学校按照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创新意识培养,鼓励低年级学生少参加比赛,多参加学术讲座,以此打下专业基础并培养对科技创新的热情。此外,还从学校、学院两个层次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引导,各学院设立科技创新组织,并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 “每年从学校到学院举办各种学术性讲座上百场,由各学院发起的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完全按国家的标准模式进行,学生参赛的过程和所受到的锻炼与全国性比赛没有太大差别。”吴天柱说。 山东大学对科技创新活动突出的学生放宽保送研究生条件。近日,山东大学决定调整丰富奖学金奖励方式,其中就设立了项目性质的奖学金。“挑战杯”选手可以申请到项目专项奖学金。 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具有科研背景学生的青睐,成为山东大学大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活动的动力。 2004年,山东大学首次进行“科技创新学分”的申请和认定工作,共有30名同学获得这项奖励,奖励学分总额49.5分。2005年,全校67名同学获得学分奖励,奖励学分总额105分。2006年110名同学获得了“创新奖励学分”,全校奖励总额为444个学分。 校团委负责人说,学校创新奖励学分制度的激励作用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参与课外科技、科研活动业已渐成风气。从申报成果的类别和级别可以看出,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本报济南11月1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