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开大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7:4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魏和平 “突破与创新——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作品获得特等奖,“阜阳地区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研究”作品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和空心球的制备方法”作品获得一等奖,“铒铥共掺钨钇钠晶体的三光子间接敏化绿色上转换荧光”作品获得二等奖,“绿色高分子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作品和“基于海上作业平台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作品获得三等奖。 看到南开大学参加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决赛的作品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南开大学团委书记张宁宁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些参赛作品不仅体现了大学生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张宁宁说,取得优秀的成绩和南开大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为了普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2002年10月,南开大学制定了《本科生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启动了一年一度的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为此,学校设立了每年不少于100万元的本科生创新基金支持学生创业活动。“至今,‘百项工程’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投入了500多万元,资助了900多个学生科研项目,参与学生达到4000多人。”张宁宁介绍,参加“挑战杯”的一些优秀项目就是从“百项工程”脱颖而出的,“‘百项工程’还产生了一些国际和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项目”。 南开大学多次派队参加“挑战杯”竞赛,随着学术创新氛围的越来越浓厚,成绩也在不断进步。“近三届‘挑战杯’竞赛中,南开大学两次获得‘优胜杯’,参赛作品也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优秀成绩。”张宁宁认为,参加“挑战杯”竞赛已经成为南开大学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机制。 这次获得特等奖的“突破与创新——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作品,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刘海峰、潘宁、焦宝松、丰琳和常辉合作的一个项目。该项目组负责人刘海峰谈到参赛的感触时说:“一次亲身参加的科研活动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讲座都无法比拟的,它对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是很大的。” 参加本届“挑战杯”之前,刘海峰曾经参加过两届“百项工程”,并有过一次获奖经历。刘海峰说,这个项目成功和整个团队的密切合作分不开,“我感觉收获最大的,并不是获得什么奖励,而是通过整个团队的合作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和团队精神。” “阜阳地区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研究”作品的项目负责人是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学生周斌,来自安徽省阜阳市的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在南开大学读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周斌说,通过参加“挑战杯”,不但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 周斌很有感触地说,这次“挑战杯”在南开大学举行,他不仅是一个竞赛选手,也是一名“挑战杯”志愿者,“这个竞赛活动为我们南开学子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让南开大学创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很多我身边的同学通过这个活动都想加入到科技创新的活动中来”。 “通过一些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一些优秀的科研成果,这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张宁宁说,通过这些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是为了营造南开大学优秀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争取使创新意识深入每位学生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