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给了我“第二个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8:37 燕赵晚报

  □何琤

  我是一名普通的市民,多年来有读报的习惯,尤其爱看《燕赵晚报》。特别是10年前晚报刊登我捐助希望工程儿童的报道后,我的生活就不那么普通了,甚至使我在退休后又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找到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一片冰心在玉壶》发表在1996年的《燕赵晚报》社会周刊上,除了报道我捐助的事儿还发了我的一张小照,记得当天关于“希望工程”的报道发了两个整版,写我的这篇是其中之一,放在头条的是“希望将军”赵渭忠的专访,因此我也有缘认识了这位省会的“名人”。后来我们也通过电话,他听说我解放后参军入伍,也曾是一名军人,高兴地鼓励我坚持多做对社会对百姓有益的事。同年10月《石家庄日报》再次采访我刊发了《一位老党员的情怀》,此后晚报又多次报道了我:1997年发表《爱心在这里聚会》、《爱心能驱走死神》,1999年《爱,飞向儿童村》,2000年《一位老人放不下的身后事》等。

  我退休后虽然身体并不好,退休金也有限,但时刻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倾我所有捐助他人。1995年我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市民”,1997年元旦市老龄委把“热心老人”的美誉送给我,还派人给我拜年。此后10余年来,我成了20多个贫困孩子的“奶奶”,还结识了许多“忘年交”的编辑记者朋友,他们为了一个细节的敲定多次来我家里或打电话商量定稿,他们的热忱、细心、耐心的认真态度让我佩服,我敬重他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每年春节我都会打电话祝福这些敬业可爱的人。2003年,《燕赵晚报》大周刊刊登了我回忆抗美援朝的文章《老战友,你还好吗?》,许多过去和我一起工作的老同志给我打电话,老朋友李胜田和女儿兴高采烈地手捧鲜花来看我,我们还合影留念,记录下难忘的珍贵一刻。一些多年联系不上的老战友、老朋友也通过晚报找到了我,使我得到许多安慰和快乐。当我参加某个会议或者走在大街上,碰到老熟人、老邻居,大家都会提起我上报纸的事。

  《燕赵晚报》不仅仅是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更是晚年的我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我多了一份责任感。这份责任感也让我忘记了年迈与病痛,经常走出门去看望这些新老朋友。我天天都看晚报,只要看到有生病或遇到困难的贫困孩子,我都会想办法帮助他们。从2003年开始,每逢“八一”建军节我都去驻石武警部队看望战士们,给他们带去一些简单的营养品和冷饮,看到他们充满朝气的样子,我就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军旅岁月。我每年还要去看望我的残疾朋友杨俊平,她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勇气,给我不少感动和鼓励。我的晚年生活就这样累并快乐着。

  这些年我们全家都把《燕赵晚报》当作好朋友,不仅是忠实的读者,还有幸成为众多作者的一员,我和儿子都多次在晚报上发表过稿件,这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大乐事。“老人身体好,就是儿女的宝”,近年来我也注意看晚报上科学养生方面的文章,身心愉悦、坚持锻炼,做饭洗衣也能自理,六年多没进过大医院了。回想我50多岁时还说服家人签订了捐献眼角膜的公证书,因为当时觉得自己活不了几年了,没想到20年过去了,我越活越精神,今年已经79岁。我有信心再好好地活几年,看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看可爱的儿孙们快乐美满地工作和生活,看石家庄天更蓝水更绿,看我们的《燕赵晚报》越办越好。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