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家庭主妇突生灵感筒子楼里绘出“抽象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8:37 燕赵晚报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洁

  实习生 周兰宇

  穿过有些昏暗的楼道,推开筒子楼最东端的一扇房门,仿佛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扑鼻而来的是墨香,一间十余平方米的陋室中摆满笔墨颜料的四方桌子格外显眼,墙壁上、立柜顶上放置着一幅幅画作。写意山水、灰黑色的人物面孔,五颜六色、充满童趣的漫画……外表质朴的于文英小心摆弄着这些画作,认真地介绍说:“这些都是我的宝贝,是我四年创作的结晶。”

  贫困家庭的家庭主妇

  49岁的于文英居住在煤矿机一区的一栋筒子楼里,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老式居民楼,楼内居住的都是煤矿机的职工。高中毕业的她来石家庄时没有城市户口,也没有正式上过班,一家人主要靠丈夫微薄的收入支撑。为了贴补家用,于文英曾在学校门口卖过文具。“照料家人做家务,忙忙碌碌而又平凡的过日子,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绘画产生缘分。”和艺术家张扬的外表不同,于文英始终流露出一种质朴,那是家庭生活留下的印迹。

  筒子楼里开始创作

  2003年,女儿准备中考,于文英就在一旁照料。看到女儿在电脑中的作品,于文英自己也想尝试着画。“虽然没学过绘画,难道我就不能比女儿画得好吗?”就这样,主妇于文英把家中吃饭的餐桌改为自己的画桌,家里最大的一间卧室变成她的画室,卖文具时家中剩下很多黑色的碳素笔笔芯,这些笔芯成了于文英最初选择的创作原料。

  于文英先描绘最初的线条,画山画水,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画、漫画。每一幅作品都绘出了一个人生情景,描绘出生活百态。时间长了,屋子里挂满了作品,很多人都认识了于文英,随之而来的还有风言风语,“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你一个家庭主妇学什么绘画,讽刺嘲笑的人多了。”于文英说,让她高兴的是,尽管家庭状况不宽裕,但是她的丈夫和女儿支持她,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她收获到了别人无法体会的乐趣。

  绘出“抽象人生”

  “画画时我的灵魂仿佛融入笔端,自我陶醉在作品中。”于文英说,有时她在马路上观察人物观察线条,看得着了迷,也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所以经常迷路。仔细欣赏于文英的画,圆圆的轮廓中人物的面孔和身躯糅合在一起,灰黑的线条柔和而又刚性。她的画夸张,变形,但在变形的身后却展现着独特的原生态艺术风格,作品中处处流淌出人世间的真情与和谐。

  近四年没日没夜地创作,到现在于文英已完成600余幅作品,有些已进入画院、画廊。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于文英时,她刚刚从上海回来。“前两天,我去上海参观一个艺术博览会,大开眼界啊。”于文英说,在家中摆放着几张她和省内知名画家的合影,“很多画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激励我继续创作。我会继续画下去,将来还要开画展。”

  (感谢孟女士提供新闻线索,请持有效证件到本报编办室领取50元线索奖。)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