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需要一颗健康的“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8:42 扬子晚报

  “自从你们走后,女儿真的是好寂寞,感觉就像是日夜开放的花朵突然间凋谢了一般,没事总喜欢面对空旷的房子发呆,我的生活失去了色彩。”

  “离别已经3年了。我的苦闷不能倾吐,烦恼无法排除,我逃过课,骗老师说生病了要回家,结果却去了网吧。”

  “每次来电话你们只问我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我更多的关爱,使我因为学习负担过重而慢慢对学习产生反感”……

  以上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都摘自留守儿童书信,来自徐州团市委等单位今年10月举行的留守儿童书信大赛。11月8日,记者从大赛组织机构了解到,在千余封孩子的来信中,95%以上的孩子都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50%以上孩子流露出内心的孤独寂寞。

  而不久前,徐州对6县区18个乡镇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也印证了上述问题。数据显示,在被抛弃感、易怒、说谎、孤僻、不能集中注意力、忧虑感等12个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存在较大差异。留守儿童中,72.3%有过忧虑焦虑的倾向,64.1%有自卑倾向,51.3%认为自己较为偏激。据统计,目前徐州共有学龄阶段的留守儿童8.6万人,其中10岁到16岁的青春期青少年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徐州市妇联儿童部部长王宗彩长期关注该市留守儿童情况。她介绍说,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子女的沟通太少,数据显示,一周联系一次所占比例最高,但仅为22.91%,而且谈话内容50%以上是学习。这使得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情绪不稳定,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部分甚至受社会不良影响而成为“问题儿童”。

  徐州今年4月开通的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成立仅半年多就接到3000多个电话,其中不少是留守儿童打来的。徐州华夏心理咨询中心姚建主任介绍说,留守儿童由于性格内向、离群孤僻,容易走极端、钻死胡同,如果家长、老师不及时疏导,他们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徐州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魏晨老师全程参与了留守儿童问卷调查。他认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协调合作。外出务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都要加强和孩子交流沟通,增加频率,改进方式。学校要建立心理疏导制度,开设心理咨询室,让留守儿童有地方倾诉,设立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本报通讯员 周庄 本报记者 单亮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