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困难户幸福到“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9:57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11万困难户幸福到“家”
11万困难户幸福到“家”
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成都早已为之,而且成效斐然。近8年来,成都市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最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如今,成都在城区已实现了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2006年后,更进一步将廉租住房保障面扩大到了家庭年收入22000元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住房保障的全覆盖。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累计已有超过4.8万户低收入家庭从廉租房制度中获益。

  不仅廉租房实现应保尽保,成都还在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方式上不断探索。2004年,成都开始大规模组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面向社会公开发售。如今,成都已建立起分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住房援助体系。在此体系下,已有超过11万余家庭享受到了政策优惠。

  住进经适房 他说真的很舒心

  经济适用房业主张玉成讲述:结束20多年一家“分居”的日子,有“家”可归的梦想终于实现

  黄金地段的小高层电梯公寓,绿树成荫的社区游园小广场,设施齐备的健身路径,同时还有配套的社区服务部、业主休闲所和专业的物管服务……位于青羊区光华大道旁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光华馨地不仅有着与普通商品房小区一样的好品质,更重要的是,它为1000多户住房困难的成都家庭圆了一家团圆、有“家”可归的梦想。48岁的张玉成一家就是其中幸运的一户。

  四处租房一家“分居”20多年

  狭窄的房间、简陋的家具,没有一丝家的温馨,没有点滴家的温暖,随时都要面临被房东“赶走”的尴尬……这是张玉成曾经的“苦难生活”。由于经济拮据,张玉成结婚后只能四处租房,对成年人来说,艰苦条件尚能克服,可儿子小成城的诞生,让他们的心灵饱受折磨。“谁都希望一家团圆,朝夕相处,可因为租的房子实在太小,我儿子成城只能一直跟着他爷爷奶奶生活!”20多年来,近在咫尺的一家人居然只有过节的时候才能团聚。“爷爷奶奶家的房子本来就比较小,只有50多平方米,还要住6个人,所以我一直都是在客厅里搭铺凑合。”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少的张成城越发希望有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不需要很大,只要干净、整洁、温馨,我能在里面安静地想自己的心事,就足够了!”

  不管面积多大只想有个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就没多少钱的张玉成,眼瞅着一天天往上涨的房价,对买房几乎失去了信心。正在他濒临绝望的时刻,一则消息让他眼前一亮:政府大面积推出经济适用房,价格仅2000多元,这样的价格,尽管对张玉成来说,承担起来仍然有些吃力,可总算让他们一家看到了买房的希望。最终,买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经适房的张玉成没想到,自己居住的小区不仅有绿化游园、健身广场还有专业的物管和社区服务中心。

  让张玉成一家最高兴的是今年的中秋节,他们一家三口第一次在自己家里吃了团圆饭!“一家三口一起吃月饼、吃团圆饭,感觉真的很舒心!”其乐融融的生活让张玉成很满意。记者王玲陶玲实习生杨艳摄影杨涛

  百姓“住”得好政府才欣慰

  讲述者: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蒋治云

  从 80年代在工厂里负责职工住房的分配,到后来调入房管局工作,再到如今全面负责住房保障工作,年近六旬的蒋治云和“房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有一个已经发黄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成都市历年来建设的各种保障性住房具体数据;他还有满满一书柜行业书籍、资料,以至于在这次不到4小时的采访中,记者有幸学习到许多从未听闻过的专业知识……

  2002年

  成都进行低洼棚户区改造

  住房货币化改革,让更多人圆了自己的住房梦,可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中低收入人群该怎么办?“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蒋治云说,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成都其实早已为之。上世纪90年代初,成都市成立解困办,“91年:为民新村,29010.1平方米,475套;92年:长寿苑,12904平方米,216套;93年……”翻开蒋治云那个发黄的笔记本,解困办历年来工程建设情况历历在目。笔记本上的记录一直持续到2006年,记者大致算了一下,从1991年到2006年,15年里,成都市共建设了180多万平方米、面向社会公开发售约1.5万套保障性住房。

  上述从1991年持续到2006年的工程记录中,2002年、2003年则是空白。这是因为一次更为浩大的工程。“2002年初,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一个重大举措:集中实施低洼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要求3年内必须完成410多万平方米、40多个片区的旧城改造。”蒋治云再次被抽调到工程第一线。在政府坚定的决心面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都不仅完成了,而且提前超量完成。“3年不到我们就提前4个月完成了460多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蒋治云告诉记者,在这次3年大改造中,国家投入150亿元,拆迁危旧房460多万平方米,安置居民家庭9.42万户,共有50万居民喜迁新居。3年大改造,对成都来说,可谓脱胎换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07年

  租赁型经适房开全国先河

  “成都的经济适用住房可以租了!”输入“成都、经济适用房”关键词,你便能在搜索页面里看到数百条类似信息。2007年年初,成都市首开全国大中城市先河,面向“夹心层”推出100套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3月20日,拿着刚领到的新房子的钥匙,打开房门,看着眼前洁白干净的房子,市民钟声高兴得合不拢嘴……上述这一幕,是记者当时在现场采访时的亲眼所见。而这样的场景,对蒋治云来说,已经见惯不惊了。尽管如此,每当看到有群众因为政府的帮助住进了漂亮的房子而热泪盈眶时,他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说实在的,老百姓的口碑,对政府来说是最大的欣慰。”蒋治云说,作为一个住房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他为成都感到骄傲。

  未来

  农民工住房需求也将考虑

  在“三大层次、无缝覆盖”这样一套相对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中,包含着诸多让兄弟城市惊讶的超越。“当其他城市都还在为保障人均面积16平方米以下人群的住房困难而焦头烂额时,成都已经开始保障家庭住房面积72平方米以下的人群了!今后,我们还会进一步丰富、完善公共住房制度。”蒋治云说,老百姓的认可,让政府对未来充满信心。如今,成都市已经在考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住房需求了。目前,高新区、成华区等均已开始试点摸索。在统筹城乡的总体背景下,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宿问题也会被纳入保障范围。此外,还有重点产业工人、复转军人、干部异地调动等,这部分人的住房保障政策,都将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逐渐明晰。

  “我们希望能将探索中取得的这些成果进行地方立法,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蒋治云说:“一旦进行立法,公共住房制度将成为长效机制,会更具保障性、更有强制力。”

  记者王玲陶玲实习生杨艳

  数据资料

  成都市近年住房保障工程

  1991年:为民新村29010.1平方米475套李家沱 12077平方米 215套玉林 7274.52平方米 141套1992年:长寿 12904平方米216套1993年:安居苑 30328平方米583套1994年:联合 22000平方米168套牛沙便道(莲花)11200平方米155套1995年:五福苑 34000平方米482套光华(一期)45000平方米552套1996年:光华(二期)35700平方米421套黄忠(一期)89000平方米1036套(含营业房、小学)1997年:黄忠(二期)69950平方米854套八里40000平方米 497套1998年:黄忠(三期A)82254平方米798套1999年:黄忠 (三期B)72000平方米728套2000年:战溪五组团8.3万平方米784套2001年:战溪五组团续5.18万平方米384套2004年:光华馨地158515.71平方米1916套龙华阳光49593.66平方米484套天府名居 131928.34平方米1219套龙门苑159594平方米 1797套东晶丽苑65067.16平方米693套2005年:04年项目在建中2006年:居家福地一期74248平方米772套2007年:高家庄项目:占地20亩,预计住户690户中坝村项目:占地11.806亩,预计住户406户皇经楼项目:占地35.839亩,预计住户1326户向龙村(“居家福地”二期)项目:占地70.49亩,预计住户2596户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