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粤联会:华文教育守望民族文化之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华人华团百年不懈努力,成就1343所华文学校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中华文化在海外得以薪火相传

  文/图 本报记者 林洁 樊毅 通讯员 沈卫红

  11月18日晨,吉隆坡。

  我们走进路边的一家“阿喜肉骨茶”。收银台上,一位90岁的老伯正用放大镜专注地看着中文报纸。听说我们来自广州,素昧平生的老伯坚持要送我们两本书,说是他自己写的。当一本65万字的《河婆乡土情》递过来时,我们感动得难以言状。老伯叫张肯堂,祖籍揭西河婆溪角村,吉隆坡街头很普通的一名广东乡亲。可远在异乡的他,以这样的一种坚持,守望着自己民族文化的根。

  走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这样一个个、一群群的广东乡亲,用他们的那份坚持,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这里有除两岸四地以外,唯一具备小学、中学、大专这样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这里有海外最多的华文日报,有推广及发扬潮州文化精粹的潮社,有和广州陈家祠同根同源同样貌的陈氏书院,甚至有一座正在兴建的客家围屋式的客家社团会馆……也许,离故乡越远,对民族文化的坚守就越执着。

  这些天,记者在马来西亚近距离地感受着这一切……

  

聚焦世粤联会:华文教育守望民族文化之根

  世粤联会上乡亲喜聚一堂

  在马来西亚,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华文教育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根。每个人都说得斩钉截铁。

  1280所华文小学,60所华文独立中学,3所华文大专院校。三个数字,让马来西亚站在了海外华文教育的顶端。数字的背后,却是马来西亚华人华团百年不懈努力的艰辛历程。

  “尊孔中学”和“华教节”

  在吉隆坡,有一所百年中学“尊孔独立中学”,是目前全马历史最悠久的华中,广东的老省长梁灵光曾经在此任教。

  林连玉曾是尊孔中学的校长,被全马华人尊为“族魂”。尊孔中学的历史,很大一部分就是林连玉为了华教抗争的历史。

  现任尊孔中学校长吴建成向我们展现历史的一幕幕———1945年,在日本投降后,林连玉担任着校务委员会主席,从学校的废墟中肩负起复校的工作,为了复校,他连辛苦养大的猪仔都全部变卖筹钱。

  1951年,马来西亚英殖民政府抛出《巴恩报告书》,建议以英、巫文学校取代华、印文校。林连玉挺身而出,召开全马华校教师会代表大会,共谋对策,掀起强大的反对浪潮,迫使当局让步。

  1960年,马来西亚政府要推行非马来文的中小学改制,否则取消津贴,华文中学几乎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又是林连玉站了出来,他主张“华文中学是华人文化的堡垒。津贴可以剥夺,华文中学不能不办”。最后,华文中学的体制得以保存下来。但是,林连玉自己却被当局剥夺了公民权和教师资格。

  可所有的马来西亚华人都记住了这位失去教师资格的“斗士”,他逝世的日子成为了“华教节”,每年的那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公祭,还要颁发“林连玉精神奖”表扬对华教有贡献的人。

  吴建成校长说,斗争还在继续,马来西亚的国立大学是不承认华文独立中学文凭的,他希望这一局面能得到改变。他希望在如今的多元化时代,各民族学校能“多姿多彩,共存共荣”。

  护校运动举国瞩目

  在吉隆坡陈氏书院对面,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牌子。上书口号“振兴国家唯靠教育,增建华小各族受益”,到11月18日,那个牌子挂了2511天。陈氏书院的乡亲告诉记者,“那个地方是白沙罗小学的地址,他们被政府要求搬迁,村民开展了护校运动,距今已2511天。”

  原来,拥有70多年历史的白沙罗华文小学,在上世纪末因学生人数激增而申请增建分校,却被政府拒绝,政府还把校址迁到另一个市镇。按合理的情况,该地区的华人社会至少需要20间以上的小学,政府要求搬迁的做法不合理。2001年1月,白沙罗小学被关闭。村民不服,因而展开了护校运动。这场“救救白小”运动最后演变为全国华社为华教的抗争运动。“救救白小”运动自2001年开始不曾停步,有70名原校学生拒绝前往新校舍上课,而选择在村内庙宇的货柜箱内上课、毕业。

  在那个计时牌前,一位华裔很大声地说着:“股票可以下来,这个牌子不可以下来!”

  可以为“增建华小各族受益”佐证的是,现在连马来民族也喜欢把孩子送到华小读书。尊孔中学的吴建成校长透露,如今全马来西亚的华小有61万学生,其中有近6万人是马来族。

  自力更生的华文中学

  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的华小只能得到政府的半津贴,而独立华中几乎完全被政府资助排除在外。一切靠华人华社的捐助。

  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崇正中学校长曾桂安说,华文中学从经费、生源、师资到学生升学渠道等,一切都要自力更生。在马来西亚,每一个华人社团和稍有一点经济能力的华人都为华校捐过款。据估计,马来西亚全国华校每年大约收到华人捐款达2亿马币,即4亿元人民币。一些有经济能力的华人,总是主动担负起各华校的董事等职务,“呵呵,就是给钱!”一路走来,频频听见“董事们”如此笑言。

  相对国小的收入,华校的教师薪金也相对微薄。可一代代的华校老师依然前赴后继。崇正中学校长曾桂安当年就是放弃国小待遇,投身华教事业的。他永远都记得他在澳洲上大学时,老师给他的震撼一课:他的一位华裔同学黑眼睛黄皮肤,却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说,老师指着这位同学说“你不是华人”。曾桂安说自己在那一刻明白了,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

  让曾桂安自豪的是,随着中国的强大,华语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频频有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甚至德国的父母慕名把孩子送来崇正中学。

  

聚焦世粤联会:华文教育守望民族文化之根

  尊孔中学里的孩子们

  “许一个未来,还一个明天”:潮青文化长征

  这是一个许多华人社团都面临的问题:年轻一辈能接下文化传承的重担吗?在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青年组给出一个答案:在一次次的文化长征里,“许潮州文化一个未来,还潮人族群一个明天”。马来西亚的潮青开始了一项很费时很费力却很见效果的活动:文化长征。

  从2004年11月13日起,“长征一号”启航。在63天里,这些笃守潮州文化的年轻人跑遍了马来西亚,透过展示潮人史献、传统文化和习俗,举办新“潮”讲座,让潮人特别是年轻一辈了解潮汕文化,并寻找年轻人失去兴趣的原因对症下药。每一站他们都即时上网,通过现代科技传播。

  如今,“长征二号”已走过了新加坡。“长征三号”很快就要来到广东的潮汕平原。用马来西亚潮青总团长许嵄智的话说:“我们的长征没有句号,”他们必将坚持。

  

聚焦世粤联会:华文教育守望民族文化之根

  吉隆坡肉骨茶店里,90岁老伯专注地看着中文报纸

  (编辑:yu)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