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伟光乡幸福村“幸福”品牌响当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16:39 黑龙江日报

  全年全省范围大型联动报道“幸福村里的幸福生活”

虎林市伟光乡幸福村“幸福”品牌响当当

  刘生仁家的大型农机具。

虎林市伟光乡幸福村“幸福”品牌响当当

  秋收时节,水稻堆成一座座“金山”。

  清新的空气,敞亮的新居,家家院里有车,人人脸上带笑,一派悠然、富足景象。

  这里就是虎林市伟光乡幸福村。该村始建于1940年,因当时仅有几家陶姓农户居住,故名“陶家村”。1946年土改时,更为现名。现有常住人口870人,人均耕地25亩。

  从当年食不果腹,到如今全市第一个人均收入万元村,幸福人一边挥洒着汗水,一边尽情品味着甘甜。

  “旱改水”鼓起农民钱袋

  唠起幸福村的变迁,94岁高龄的甘士仁如数家珍:“1941年我来到这个村。当时村里没有路,出入趟水走,喝的是发黄的地表水,蚊蝇多得一挥手能打死一把。这些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村里人简直过上了神仙的日子。”

  老人说的两重天,分界点是“旱改水”。村委会主任郭德才告诉记者,幸福村地处涝区,域内土地都是白浆土,从前以种旱田为主。因排水不畅,通常是十年九不收。上个世纪80年代,几个敢闯敢干的年轻人引进了牡丹江科研成果,“打小井、旱育苗、种水稻”。几经周折,1992年水稻种植在全村大面积“开花”,水利工程建设全面铺开,旱能灌、涝能排,农民一点点过上了好日子。现代化加工企业玉祥大米加工厂也前来落户,“幸福”牌大米远近闻名。

  如今,幸福村水稻种植面积达2万亩。今年水稻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超千斤。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近万元。

  “养机户”跨区作业赚外快

  土改前,村里只有几挂马车和一台老式三轮车。近年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小铁牛”、“大胶轮”开进家家户户,不仅“解放”了大家,还成为主业之外的主要来钱道。

  两年前,全村便实现了户均一台大型农用车、一台插秧机。现在,家里有两台以上大型农机具的农户不在少数,全村大型康麦就有30多台(套)。有了这些帮手,自家百八十亩水田不够摆弄了,于是农机大户自发组成了农机服务协会,农忙时节到周边农场、乡镇整地、收割,一两个月就能轻松“掏”回百十来万。机手们手法高、干活实在,在十里八村名声挺响,想用他们的车,还得提前排号。村民刘生仁更有先见之明,接连买回8台大型康麦,不靠种地,年年也赚个沟满壕平。

  中午时分,一阵清脆的“十响一咕咚”打断了记者的采访。原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村民丛培江刚开回一台宁波484大胶轮,车上的大红绸映红了他的笑脸。

  玩时尚你追我赶

  过上了好日子,幸福人追赶时尚也花样百出。

  摩托车、手机早已成了“小儿科”。该村近两年成家的新人,电视要数字的,冰箱要节能的,电脑要升级的。女儿出嫁,嫁妆首选大型农机具。在年轻人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已有近70户配上了电脑,宽带安装率达45%。麻将、扑克早过时了,空闲时间,轻点鼠标上网一游,玩个痛快又长见识。就连上了年岁的村支书刘希斌,电脑也玩得“溜道”。

  为了下一代,一些村民还在城里买了楼、安了家。夏天在村里种地淘金,冬天到城里过冬伴读,好不潇洒。

  幸福人还要享受多少幸福?村支书刘希斌很谦虚:“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的荣誉已成历史,眼下村里的综合活动室主体工程将近完工,明年村里贯通水泥路,还要推广沼气池……“反正要干的事太多了,多说不如多干。”

虎林市伟光乡幸福村“幸福”品牌响当当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