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警惕GDP增长违背科学发展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1:35 金羊网-新快报

  ■信力建

  最近不少媒体同时关注了一则消息,“今年9省市GDP超万亿,辽宁四川跻身万亿GDP俱乐部,预计今年中国的GDP可能突破23万亿元,将与德国的水平相当”。迄今为止,所有的报道对此均没有大肆渲染,但那种溢于言表的喜悦还是不言自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我们聚焦于工业产值,后来因为工业产值的水分实在太高,转而为GDP统计,官场之中的工业产值情结转为GDP情结。

  放眼今日之中国,许多GDP的增加是好事还是坏事,值得存疑。最明显不过的是那些产生巨大环境污染的产业,危害之巨,恢复之难,对人民的生存状态造成的损害,都是有目共睹。除此之外,还有相当多的GDP是否有必要大有可疑:产品过度包装产生的GDP;对人民生活并非真正有益甚至有害的消费品、医药用品和相关服务业方面的GDP;大量消耗资源加剧资源短缺寅吃卯粮的GDP等等。有些GDP的产生则直接以人民群众负担的加重为代价。例如物价的上涨推动GDP的上升,人们所称的教育、住房、医疗新三座大山,都是为国家GDP统计的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这虽觉不可思议,却是真实的存在。这还只是中国GDP真实面目的一部分,还有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同样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一是GDP之中人民收入分配所占的比例。有经济学家调查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工资收入一般都占GDP的60%左右,而中国则仅占15%左右。其他的GDP到哪里去了呢?一块被政府拿走了,大概占总量的35%-40%;一块被企业资本拿走了,大概占45%-50%。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工资的增长速度比美国快70%,至1980年就已经与美国持平,这一段路程大概用了30年时间;而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也高速增长了近30年,工资却仍然只有美国的1/20、日本的1/24。在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

  其二是GDP数字上去了,但我国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在世界各国的排序之中还相当靠后。

  上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把我国每年因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失评估为GDP的5%至7%,去年则已经到了10%。因此,中国GDP的实际增长要减少2至3个百分点。最新的专家评估则是,有些省份以高能耗高污染为发展模式,其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最高可达10%,扣除治污成本,实际GDP很可能就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世界银行还估计,中国每年有75万人因污染(主要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而早亡。中国近60%的城市人口居住城市的空气污染水平至少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水平的5倍。

  从我国GDP增长的内涵来看,赶超德国的喜悦可以理解,但同时应深刻洞察这种增长之中的问题,才不至限入盲目的欢庆之中而迷失追求科学发展的方向。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