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成功创建"零缺肢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2:18 燕赵都市报

  ■新闻提示

  在社会爱心力量的推动下,刚刚过去的半年中,邢台市近400名下肢残缺者成功安装假肢。艰辛泪水转化成欣慰笑容的背后,一条系统解决最需要关怀群体的路径逐渐形成。而在民生为重的理念下,邢台在成功打造全国首个“零缺肢市”的同时,也为各地扶残助残事业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邢台模式”。

  ■因感动而倡议

  2006年10月份的一次走访,让邢台市残联康复部主任张新京有了尽快为残疾人安装假肢的想法。

  “我当时走访了威县、临西、临城和邢台县四县。整体感受是下肢残缺者最需要帮助,因为其他类型的残疾均可以活动。”当月20日下午,邢台残联康复部,张新京首次将创建初衷公之于众。

  据张新京介绍,有两个人深深触动了他。一个是邢台县南石门镇的陈显利,而立之年,是名退伍军人。几年前,陈显利出外打工,由于包工头扣钱扣人,他扒火车回家,临近邢台时跳车下来,便失去了双腿。失去双腿的陈显利随后再遭妻离子散的打击,年久失修的房屋也在某个夜晚倒塌。“自尊心很强的陈显利从此就住在弟弟家一间小房内,不再出门,不再说话。”

  另外一位是威县第什营乡的李玉莲,71岁的老人几年前因车祸失去右腿,无人照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人只会念叨一句话,“如果我离开了,不知可不可以穿上两只鞋?”

  “我面对面地感受着失去下肢者的痛苦,我想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快地帮他们站起来。”而有数据显示,邢台市共有残疾人49.5万,其中肢体残疾14.9万,缺下肢者2000余人。这些人多数生活在农村,家庭贫困,以壮劳力居多。经过近几年努力,一些缺下肢者通过装配假肢已重新回归社会。但邢台全市仍有400多名缺下肢者因生活贫困未能安装假肢,需要帮助。

  在邢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经过近半年的精心策划准备,邢台创建全国首个“零缺肢市”活动从今年4月4日起正式启帷。

  ■社会爱心涌动

  创建“零缺肢市”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邢台市22名民营企业家联合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人道主义精神,都来参与和支持这项活动,并率先捐款44万元,垃圾清运工王彦西在活动开展当日就来到该市残联捐款200元,74岁老人魏致臣换了好几站的公共汽车,赶到募捐办捐款300元,威县双下肢残疾人杨挺荣捐来一个月工资370元,邢台市法院、供电局、林业局等部门纷纷踊跃开展捐款活动……

  4月18日,邢台市首批10名特困残疾人全部装上假肢。在邢台市委统战部等五部门的协调下,邢台市一些民营企业家根据部分特困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解决生活困难。

  爱心传递,生生不息。在得知垃圾清运工王彦西患有严重白内障后,邢台市第五医院眼科主任陈志敏决定免费为其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4月26日,王彦西告别“浑浊”世界。

  一时间,牛城大地共谱爱心旋律。

  截至目前,邢台市残联募集资金近200万元,帮助372人成功安装上假肢。“根据自身条件,还有50例尚不适合安装假肢。”这种成绩也意味着起初“为全市400多名因贫困而安不起假肢的残疾人全部免费安装”的目标已经完成。

  ■邢台模式

  昨日下午,霍海增在民营企业家杨晓勇的企业里忙碌着,他负责人员考勤和档案管理。失去双腿的他借助安装的假肢可以下地行走,“单位对我很照顾,也很重视,我非常感激。”

  32岁的霍海增是邢台县将军墓镇藩口村人,2000年一场车祸无情地夺去他的双腿,虽然保住性命,但从此成了一个残疾人。身体残疾后,已经失去父母的霍海增一下子没有了生活的依靠,不能自理的他只好靠哥哥和亲戚的帮助以及政府的救助维持生活。那时,霍海增认为自己成了亲人的累赘、社会的包袱,悲观绝望的他几次寻死,都被亲人及时发现并制止。后来,他听说安装假肢可以站起来,但当得知所需费用上万元时,他再次绝望了。

  随后的几年里,霍海增靠双手挪动在几米的范围内活动,几乎与外界隔绝,他做梦都想安装上假肢。就在霍海增苦苦盼望又深感绝望时,在邢台“零缺肢市”创建活动中,他安上假肢后,还有了眼前这份工作。

  “邢台从解决贫困肢体残疾人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整合救助资源,完善救助政策,为特困缺肢者安装假肢提供救助,不仅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更闪烁着社会各界人士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芒。”河北省残联康复部主任张美景如此评价,“邢台模式值得肯定,我们计划待条件成熟后,将其在全省推广。”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