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在武汉的风车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4:25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 杨磊 黄珍 通讯员 王祥胜 胡沛 王力军

  中国南方地区第一台提水灌溉风车

  黄陂区蔡榨镇会龙村64岁的村民邓顺道蹲在塘堰边,等待着庆典仪式的开始。在他面前,是一台安装在水泥台面上高达16米的风车。

  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全金属风车,让专程从5里外赶来的邓顺道感到新鲜。今后,他家两亩水稻田里的水,就靠这台风车从这里的绵羊山水库提取,通过蓝色管道输送到田。

  白色的风车尾翼上,标有蓝色的英文字母“AMERICAN IRON MAN”(美国铁人)。

  邓顺道身后的小道上,一位戴着红帽子的外国人走过来,他和两边的村民一边打着招呼“您好”,“你们好”,一边将手中的一摞红帽子发给村民。帽子上印着“农民朋友铁人风车”。

  很多村民认识他,这位56岁的美国人经常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到这里来,有时爬到16米高的铁架上安装扇页,得闲的时候,他会对着附近的孩子挤眉弄眼,让这些起初害怕他的孩子们哈哈大笑。

  他是托马斯·理查德·康伦,美国风车能源领域专家,铁人风车(武汉)有限公司总裁。

  眼前的这台风车就是他的杰作。他眯起眼看着风车,感觉到离自己的中国风车梦又近了一大步——这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第一台提水灌溉风车。

  “我希望将风车带回中国”

  短暂的庆典仪式结束,村民们都围过来和这位友善的美国人合影,托马斯微笑着保持姿势。

  有记者采访他,他躬下身子仔细地听翻译说话。他再次说到自己的梦想“我希望将风车带回中国,我希望中国的田野上有成千上万的风车”。

  2000多年前,中国就已利用风车提水灌溉、碾磨谷物。托马斯认为,中国是风车的故乡。

  作为美国风车能源领域的专家,2001年,托马斯应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之邀来到中国,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到全国各地调查。他发现在风车的故乡——中国农村找不到风力抽水机,而在美国,有25万台风车在风中转动,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托马斯的中国风车梦就在那时诞生了——让中国亿万农民分享风力抽水的优越性。

  武汉市外事办对托马斯的项目也非常支持。2002年,51岁的托马斯辞掉了夏威夷一所大学的教师职务,卖掉了自家的小旅馆,来到武汉,他投资500万元创建了铁人风车(武汉)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旅。

  2005年5月,托马斯的中国风车梦跨出实质性一步,他在河南省卫辉市大池山乡建起了“三级风力提水站”示范工程,这是中国第一个风力抽水项目,改写了国内风力抽水的空白。这个风力提水站,总提水高度450米,每年节约电费近70万元,按照风车50年使用寿命算,50年可节约3500万元左右。

  “中国有个铁人王进喜,我也希望和他一样,从不退缩”

  托马斯在河南建设的风力提水站,是他的中国风车梦最辉煌的时刻,但这并没有改变他日益面临的困境。

  满怀梦想的托马斯面对着这样的现实:5年来,他在中国总共才卖出5套风车,其中2套还亏了本。

  5年来,铁人公司一直在亏损,投入500万元,销售收入仅120万元,而大部分销售还是出口到了美国。

  托马斯从没打算放弃自己的梦想。

  在当初创办公司的时候,他给公司起名“铁人”。他用英语告诉记者:“中国有个铁人王进喜,他从未退却。我也希望和他一样,从不退缩。”

  托马斯的同事、铁人公司项目总监潘雪曲说,有一次在河北靠近内蒙古的地方,公司安装了2台风车,对方说安装好了再装100台。托马斯和他的同事安装,提出的价格根本没有考虑到安装人员的差旅付出,本就已经亏本,等安装好了对方说不再需要安装那100台了,这一次吃了大亏。

  坚持5年,没有回报。有人说托马斯是唐吉诃德,而他不这样认为,他从来没把风车当成巨大的敌人,而是当成传递梦想的工具,他认为他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被中国人接受。

  在托马斯最困难的时候,他的日裔妻子佐惠子也辞去了在美国夏威夷的工作,来到他身边,支持他的梦想。

  在武汉,托马斯和他的铁人公司受到武汉市政府的关注,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昨日,黄陂蔡榨竖起了中国南方地区目前第一台提水灌溉风车,一台风车每年可节约电费2-3万元。

  让托马斯高兴的是,黄陂区还准备陆续建设一些类似的风力提水灌溉工程,一个“中国风车之乡”的项目正在酝酿中。

  托马斯坚信,在日益重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中国,他实现梦想的步伐在加快,“我充满了信心”。

  “美国夏威夷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在美国,他们夫妇一个月有一万美元的收入。来到中国,他从来不是为了钱,来这里是为自己的梦想,他从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托马斯的同事潘雪曲说。

  在昨日的现场,风始终没有来,风车没有转动。托马斯抬头看看天,他依然相信不久风就要来了。

  武汉计划打造“中国风车之乡”

  黄陂区蔡榨镇装了一台取水风车的消息,不胫而走。昨日,该区木兰八景的负责人齐聚绵羊山水库,参加风车的落成典礼。这标志着该区“中国风车之乡”项目正式启动。“中国风车之乡”的蓝图,包括农业灌溉、景区水循环、饮用取水等方面。

  蔡榨镇副镇长伍拥军介绍,该镇地势较高,开阔的高岗上风力充足,绵羊山等水库储水量较大。但因地势原因,该镇是黄陂区有名的旱包子。每年旱季,区政府耗资百万余元抽水抗旱。近半个月以来,首台风车的试运行情况表明,风车可满足覆盖区域的农业灌溉需求。

  按照计划,该镇在两年内还将装9台风车用来提水灌溉,逐步淘汰电泵。

  黄陂区姚集镇也计划建设4-5台风车,抽水灌溉芦笋;木兰草原准备建设1台风车,用于浇灌山地植被、滑草游乐项目,并为清凉水景供水。

  黄陂区有关部门透露,甚至连偏远农村的饮用水问题,也准备通过风车抽取地下水解决。

  风车进入武汉小区

  东西湖区泰跃·金河小区内有一条人工河,河畔竖着一架轻悠旋转的风车。风车转动,舞动潺潺的流水。

  这架风叶直径6米的风车,是铁人公司于2006年11月安装的。风车的地下涵管设在河流的最低处。微风轻拂,风车就轻盈地转动,将水运到小区外高处的湿地公园,经生物净化后,再流回小区的人工河。水景与建筑的高度融合,加上风车的点缀形成了一个生态型社区。小区经理王海军说:“静止不动的水容易变臭,风车既能制造循环水,又是小区的一道景观。”

  链接

  美国风车

  美国使用风车抽水有150余年,曾经有近1000家风车制造商。19世纪末,受电价普遍下降的影响,美国风车市场萎缩了1/2以上。20世纪,随着电价的上涨以及能源的紧缺,市场对风车的需求逐年回升,现有25万余台风车在使用。目前,美国风车的年需求量为13000台。

  中国是利用风车最早的国家之一。初步预测,目前中国风车市场的总需求量应不低于美国市场,即总需求量约100万台,年需求量约为美国的5倍。

  风车创造了荷兰文明

  靠近北海的荷兰,地势低洼,沼泽湖泊众多,是一个“低地之国”,很多土地在海平面6米以下。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筑坝围堤时用风车抽水。欧洲流行的说法是:“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荷兰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但风车仍在全国各个角落运转。如今,现代化的风力电站又出现在地平线上,尤其是在大坝沿岸或开阔平坦的地区。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