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大奔”上大学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4:33 哈尔滨日报

  烫发、红色风衣、棕靴,手里还拎着书包,大连一女大学生开着市场价170多万元的奔驰S500,向教学楼驶去,引起学生们阵阵赞叹……这是《新商报》11月20日的一篇报道。

  据了解,这位女大学生的“大奔”是父母为她买的,用于平时走读上学。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法律上,我们都没有谴责这位女孩的理由。然而,从教育意义上,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改革开放前,我们一直强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改革开放后我们强调“为自己的前程而努力”,但最近《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说有32.3%的大学生表示上大学是为了“孝敬父母”。上学理由嬗变的背后,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当代青年成长的目的性在消解,责任意识在消解,主体感在消解。上学的理由,是每一个人私人的事情,本无所谓好坏,但上升到民族的高度,我们还是有着一丝担忧。而这种消解背后,家庭教育应该承担重要的责任。

  洛克菲勒家族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良好的家教。为了培养孩子艰苦自立的品格,洛克菲勒从来不顺便带自己的儿子去学校,而是要求儿子自己步行或者穿上溜冰鞋自己去上学;为了教育孩子勤劳节俭,洛克菲勒是按照每小0.37美元的工资结算孩子打工的工钱,并定期接受检查。泰国前总理他信,是东南亚著名的“电信大亨”,家里十分富裕,女儿考上了好大学,没有丝毫的庆祝,得到的是到去曼谷一家麦当劳餐厅打工,目的只是要孩子去受苦、长经验、长见识。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洗碗,端盘子,在商店售货或照顾老人,做家教等,挣钱交学费和零用。

  “要花钱自己挣”,是许多发达国家孩子们的共同口号,在我国,“要花钱找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想法。用这种视角来看开着170万元大奔的女大学生,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父母。孩子开着170万元的大奔上学,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不言自明。对孩子的爱,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才是对孩子和国家民族都有利的,这是值得每一个父母深思的问题。叶雷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