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以现代农业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7:17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提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努力建成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这无疑为地处河湟谷地的海东地区带来了有利的发展机遇与更加宽广的发展前景。那么,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下,海东地区将如何发挥农业优势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阔步前行?

  拥有130万农业人口的海东地区是我省重要的农业区,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地区。近年来,海东地区遵循“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和特色种养业,在形成油料、马铃薯两大优势产业及乐都县的长辣椒、紫皮大蒜,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线椒、制种,平安县的食用菌等特色品牌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培育花卉、杂果、中药材、饲草等新型产业,并且在河湟灌区重点发展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冬春蔬菜、名特优新的高附加值蔬菜和果蔬类经济作物;在浅山地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大拱棚蔬菜生产,城郊型、低山型旱作、喜温型等特色经济产业带。

  目前,海东地区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216.9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7%,其中优质蚕豌豆、食用菌、乐都长辣椒、循化线椒、紫皮大蒜、薄皮核桃和高原制种业等八大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43.77万亩。自繁自育牛羊115.8万头只,牛羊商品率达到64.6%。生猪出栏与贩运育肥牛羊均占到全省一半以上。全区有“一村一品”专业村220多个,专业品种达20个,有规模养殖户3.9万户,畜禽饲养规模达到105万头只。

  但由于海东地区现有的耕地中,70%为山旱地,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高寒、干旱的浅脑山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水平低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海东地区积极实施了科技兴农支撑工程,总结出了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的农作物丰产栽增技术100多项,尤其是在油菜、马铃薯、蚕豆的良种及栽培方面处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省、县、乡三级马铃薯脱毒繁育体系,具备了杂交油菜制种的技术条件,目前,共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5.12万栋,建设沼气池1.49万户。并先后完成了15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马铃薯脱毒化程度达到83%,油菜杂交化程度达到65%,麦类作物良种化程度达到90%以上,农业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反季节蔬菜远销甘肃、陕西、广东及香港、日本、韩国等地,全区制种面积达22.5万亩,产量4600万公斤,特别是“双低优质油菜”出油度高达40%,平均单产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依托特色农牧业,海东地区不断扩大农畜养殖规模和加工能力,陆续建起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部活畜交易市场等龙头型市场,积极发挥了农畜产品销售主渠道作用。并且通过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去年,共组织购销各类农产品17.11万吨,订单农业面积达到51万亩,建成各类农贸市场84处,其中,以乐都县东部蔬菜批发市场、互助土族自治县马铃薯批发市场为龙头的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10处,年交易额达4亿元以上,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发展到50多家,具备加工精淀粉3万吨,消化马铃薯18万吨。

  如今,随着海东地区农业设施的不断完善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逐渐让人们看到构筑我省东部地区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已具雏形。(作者:王颖)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