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渔鼓” 在抢救中走向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8:09 大江网-江西日报

  历史文化奇葩光耀千年

  “鄱阳渔鼓”是民间曲艺的一种形式,是江西道情的一个分支,是灿烂的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年鄱阳湖畔最为流行、具有浓郁水乡风情的农家休闲取乐的击乐曲艺。它发源于唐朝,成型于宋朝,流行于明朝,其腔调与我国古代唐诗的音律有关,并汲取民间小曲、方言鼓书等元素,形成富有江南特色的民间击乐曲艺。它流传广泛,是一个既受群众喜爱又风格完整的大型地方曲种。其主要代表作有《谋兰记》、《二观音》等。

  现状濒临失传后继乏人

  令人堪忧的是:如今,这种曾盛行于当地的民间艺术因后继乏人而濒临失传。据该县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曲艺艺术濒临灭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承队伍严重老化,目前在鄱阳县只有一位年近花甲的民间艺人徐安主(双目失明盲人)掌握着这种艺术;二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优秀传统剧目,因缺乏整理、挖掘、提炼和舞台展示而濒于失传;三是由于长期销声匿迹不与观众见面,“鄱阳渔鼓”正面临被群众遗忘的现实境况。

  好在唱者徐安主的背后始终陪伴着一个钟爱者——退休文化干部陈先贤,多年来,陈先生对鄱阳渔鼓可谓情有独钟,也颇有研究,不仅挖掘、收集并整理出第一手资料写成系统文章,还30年坚持不懈创作新词,助推鄱阳渔鼓走向全国,不时激活着人们正在淡忘的记忆。

  未来代代相传重现曙光

  为了抢救和保护鄱阳渔鼓,该县今年已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委常委会议事日程,当作本年度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相继制定了《鄱阳渔鼓抢救和保护及申报国家文化遗产方案》,设立了鄱阳渔鼓抢救和保护基金,启动了向国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与此同时,县文化馆组织全县各乡镇、单位的文化专干分赴到各基层文化站进行调研,深入民间广泛搜集鄱阳渔鼓的剧本、曲牌、器械、乐器等资料,计划在年底对一些优秀的曲目进行录像并刻录成光盘。

  本着复兴鄱阳渔鼓的目标,该县有关部门已经明确抢救工作的几个重点方向:组织、鼓励鄱阳渔鼓文艺爱好者创作出一批优秀剧本,并尽快编排成节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次)鄱阳渔鼓大赛或汇报演出活动,让这一传统艺术从民间来,到民间去,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参与;制定保护方案,成立“鄱阳渔鼓创作研究会”;积极开展鄱阳渔鼓培训、传承工作,培育商演市场,每年举办1至2期鄱阳渔鼓教唱培训班,对基层文化骨干和中小学音乐教师重点培训;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鄱阳渔鼓音乐基础课;扶持传人徐安主开设一个固定的演出场所。

  孙文仲 江敏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