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只朱 包机回国落户信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8:16 大河网-大河报

  

13只朱 包机回国落户信阳

  

13只朱 包机回国落户信阳
■它们是此前中国赠送日本的3只朱 的后代

  ■我省将成为国内朱 主要繁殖地之一

  核心提示

  1998年和2000年,中国领导人访问日本时赠给日方3只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朱 ,按照当时的协议,部分后代归属我国。昨日,13只朱 后代乘坐专机归国“认祖归宗”,经上海浦东机场包机转运,于19时许抵达郑州,并连夜送至信阳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果30天的隔离检疫不出意外,它们将就此在我省定居,而我省也将成为朱 的一个主要繁殖地。

  □记者梁建辉丁新伟实习生田园文

  记者李康图

  朱 回家路费百万

  昨日18时50分,迎接朱 的车队缓缓驶入机场,工作人员身着全封闭防护服对停机坪进行全面消毒,武警执勤人员在距停机地点约30米处拉起了临时警戒线。站在停机坪前的接机人员显得激动而有些紧张,信阳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朱家贵和检疫人员不停地看手表,省林业厅和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领导则一直在叮嘱工作人员:“消毒一定要到位,接机人员的全封闭防护服够用吧?”

  19时10分,一架波音737货机稳稳驶入60号停机坪。不多时,舱门打开。检验检疫人员一边喷雾消毒,一边把装着朱 的13只木箱轻轻搬下飞机。

  全程护送朱 回归的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赵保才介绍,此次中国政府派出的迎送朱 代表团共有5人,本月18日把陕西洋县的两只朱 送至日本,随后看望了寄养在日本的13只中国朱 。昨日11时30分,从日本佐渡综合繁养中心送出的13只朱 ,在成田机场起飞,14时40分到达上海浦东机场,17时10分从上海出发,19时10分抵达郑州。赵保才说,日方对此极为重视,包机等费用一律由日方承担,大约需要100多万元人民币。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木箱封闭很严,仅留一个指头粗的气孔,而且为防止朱 受伤,它们的双翅都被临时粘住,因此记者在机场不能亲睹朱 的美姿。但是,13只在黑夜中“下”飞机的朱 “认祖归宗”后,注定会与河南结下不解之缘。中国政府为它们选择的新家是信阳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将和今年3月13日从北京落户我省的4个同伴一起在此繁衍生息。此前,只有陕西、北京两地拥有朱 。

  昨日23时30分,13只朱 安全抵达保护区。随后,它们被放入隔离笼舍,翅膀也被松开,但并没有立即安排进食。

  安家之前严格检疫

  虽然是国宝,但是13只朱 和其他入境鸟类一样,必须接受严格的入境检验检疫,其隔离检疫时间将长达30天。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了朱 回国的押运、检疫、防疫、隔离检疫等全过程。

  昨日上午10时45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科科长高正建一行7人,乘坐依维柯汽车,从信阳出发,赴郑迎接朱 。

  高正建说,一路上他们要对车辆进行严格消毒,运输途中朱 的排泄物将集中起来统一销毁。飞机抵达后,还要对笼舍进行消毒。返程途中,不对朱 喂食,实行全封闭,并由警车开道,不允许有拉禽鸟类的车辆接触运送朱 的专车。目前保护区内一切准备就绪,已建起8个钢丝网制笼舍,每个笼舍约9米长,6米宽,4米高,计划一个笼舍分别放养一只或两只朱 。

  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检处戴延廷说,为期30天的隔离检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隔离场所必须有完善的隔离设施,使朱 能够与外界完全隔离,保证朱 飞不出去,外面的鸟飞不进来。隔离点所在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 繁殖站,已经用钢丝网封闭四周,并将配备专职兽医,所有进出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确保安全无误;二是要对朱 进行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疫病的项目检测,通过抽血等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保证即使有病毒也不会扩散。病毒分离工作将在我国权威机构、禽流感疫病鉴定中心——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进行,一旦发现疫情,将按有关规定对朱 进行严格处理;三是每天观察朱 饮食、飞翔及排便情况,看其是否健康。隔离期间如无意外出现,13只朱 将在此定居。

  落户董寨原因何在

  据介绍,上世纪40年代,朱 在信阳地区尚很常见,当地人叫它“红鹤”,视为吉祥鸟、富贵鸟。但在上世纪50年代,它们在当地突然绝迹,后来董寨自然保护区了解到陕西省洋县有几百只野生朱 ,便于1997年向国家林业局申请,让朱 到董寨自然保护区落户。

  朱 人工繁殖基地为什么要选址信阳罗山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解决朱 野外种群分布过于狭窄,对自然灾害和疫病的抵御能力较低等问题,加快推进朱 人工繁育、放归自然和再建种群工作,国家林业局早就在全国选择适合朱 生存繁育条件的保护区,作为其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地。河南省林业局推荐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4年9月,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来董寨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后认为,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洋县同属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光照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保护区塘湖堰坝星罗棋布,周围又有大型水库,鱼类、泥鳅等朱 食物来源丰富,鸟类达293种,分布有与朱 同属鹭科的白琵鹭,又分布有大量的白鹭、苍鹭、牛背鹭等朱 伴生鸟种,保护区管理体系完善,鸟类学研究起步早,科研经验丰富。

  此外,保护区所在的罗山县属工业欠发达县,生态环境优越,污染程度低,政府和群众环保意识强;罗山县历史上是朱 的分布区,适合朱 生存繁衍的需要,是理想的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地,随后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朱 的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项目研究。

  珍稀朱 身份高贵

  黑色长喙,艳红凤冠,朱红色的脸颊,双腿细长,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颈部披着下垂的长柳叶形羽毛,体长约80厘米——这就是传说中的朱 。它还有很多别名,如朱鹭、朱鹤等,它还被誉为“神鸟”、“吉祥鸟”、“东方瑰宝”和“东方宝石”。专家介绍,朱 在我国民间被看作吉祥的象征。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曾有19个省市有朱 分布的记录。上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之朱 对环境的变化缺乏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数量急剧减少,并相继在朝鲜、前苏联、日本等国灭绝。我国朱 也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81年才在陕西洋县境内发现了7只,这个发现在当时轰动世界。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向世界宣布实施朱 “拯救工程”。199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通过《国际濒危物种等级新标准》,朱 被列入极危动物,在中国保护级别高于大熊猫和华南虎。

  朱 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朱 的拉丁学名“Nipponia Nippon”翻译过来是“日本的日本”,以国名命名鸟名,足见朱 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古代《日本书记》中记载,朱 是代表日本的鸟类。值得自豪的是,目前,在日本的朱 保护中心内生存的朱 群体全部为“中国血统”。

  由于19世纪末开始的滥捕和生态破坏,日本原产朱 渐渐灭绝。到1985年,日本只剩无繁殖能力的2雄1雌,1995年仅剩1只。由于朱 是一种特别专情的特殊鸟类,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这对种群迅速繁殖极为不利。2003年,日本佐渡朱 保护中心朱 森林公园内,为纪念当年死去的日本最后一只原产朱 ,竖立了纪念碑,自此,日本原产朱 全部灭绝。

  1981年,我国陕西省洋县发现的7只野生朱 ,后来成为重要的“外交使臣”。20多年来,经人工繁育,中国朱 数量现已增至近千只。

  中日友好朱 为证

  当年,受日本方面一再邀请,经特别批准,朱 成鸟“华华”被派往日本“相亲”一年。因日本仅存的那只朱 早已垂暮老矣,二者终未能繁育成功。后来,日本天皇访华,再次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磋商另派朱 “出使”日本的事。

  1998年,江泽民作为国家元首访问日本期间,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天皇赠送一对朱 “友友”和“洋洋”,寓意友谊和其发现地洋县,借此表达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它们能够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新象征。1995年5月,“友友”和“洋洋”成功孵出它们“出使”日本后的第一只幼鸟“优优”。

  2000年秋,朱基总理访问日本时,再次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方面提供了一只雌性朱 ,取名为“美美”,它和“优优”正好是一对“优美组合”,担负起繁殖新生代的重任。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日时,中日双方在东京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说,中方同意向日本提供两只朱 ,中日双方同意开展朱 保护合作。

  11月18日上午9时30分,两只朱 “华阳”和“溢水”,从陕西省乘包机辗转抵达日本佐渡繁育中心,这是“吉祥之鸟”第三次担当“中日友好使者”的重任。

  河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副处长杨智勇说,中日双方当初签署过这样的协议:每一对朱 孵出的幼鸟中,成活的如果是奇数,归中国所有;成活的如果是偶数,归日本所有。

  朱 伙食每日30元

  朱 是一种很“挑食”的鸟类,这也是导致它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因为食物因素,朱 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年的3~6月为繁殖期,7~11月为游荡期,12月到来年2月为越冬期。

  朱家贵说,野生朱 喜欢在河流和水田等湿地中寻觅泥鳅、小鱼虾、小青蛙、昆虫等富含高蛋白的软体小动物为食。因此他们为朱 拟定的每日三餐食谱是:黄牛肉拌炒熟的小麦粉70克左右,活泥鳅150克左右。朱 对食物的要求很高,从来不吃死的或不干净的食物。一只朱 一天的伙食费约30元,一年下来,光伙食费就得近万元。

  董寨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国家每年为朱 拨8万~10万元的食物补助费,大部分还要保护区自行承担。

  朱家贵说,隔离期结束后,朱 将继续生活在笼舍内,接受人工养育,技术人员将每天观察记录其进食、嬉戏、粪便等情况,掌握其生活习性。随着种群慢慢扩大,发展至一定数量时,它们将被放入大笼,任其自由捕食,繁衍扩大,保护区将利用科学技术跟踪其生长过程。此外,朱活动范围内的农田将严禁使用化肥、农药,但是即使隔离期结束,饲养朱 也会在特定的封闭环境下进行,不会任人随意参观。

  濒危拯救河南倾力

  我国共有3个朱 人工饲养地,国家林业总局把13只“认祖归宗”朱 调配给董寨自然保护区,无疑是对河南拯救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工作的高度肯定。

  “在濒危物种资源的拯救工作上,河南这几年不遗余力。”杨智勇说。

  因为处于气候过渡地带,河南的野生动植物南、北方类型都有。河南有陆生脊椎动物5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省重点保护动物36种。现有的调查结果显示,河南有微管植物198科、1142属、3979种及变种,约占全国植物总数的10%以上,其中列入《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植物有27种,包括银杏、红豆杉、金钱松、水曲柳等;列入《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植物有98种,包括白皮松、青檀、杜仲、河南杜鹃、天麻等。

  目前,河南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完成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数据库。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上河南进展迅速,始于1980年的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2处,面积49.05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94%。组织实施的拯救工程使得一些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2001年至2006年,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救治、收容野生动物5万多只(头、条),包括东北虎、金钱豹、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36只,具备放生条件的均已放生。在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上我省也是成效喜人,原阳林场自筹资金用于俗称“四不像”的麋鹿的重引入和繁育工程,2003年至2007年4年间,麋鹿共产仔成活21头,生长状况良好;另外,分布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目前在河北和山西已经绝迹,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已建立目前国内人工养殖规模最大的种群,累计已有13个世代100多对。

  “这13只朱 一落户董寨自然保护区,河南即成为朱 的一个主要繁殖地。”省林业厅副厅级巡视员谢晓涛说,“国家林业总局决定让13只回家的朱 在河南繁衍生息,我省这几年卓有成效地拯救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是一个重要原因。”

  昨日,13只朱 在郑州机场并未“露面”,更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下飞机后,朱 改乘依维柯被连夜运往信阳。

  来源: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