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官厚禄”报考公务员是戏言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9:27 南方日报

  ■直言

  潮白

  广州一些高校的学子在谈到为什么报考公务员时,坦言“为了以后能有‘高官厚禄’”(详见昨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这番言论,我宁愿理解成“戏言”,开个玩笑罢了。因为他们“一旦能够考上,一定要把以前花费的‘精神损失’补回来”,如果不是“戏言”而是内心真实感受的话,就坦白得有点儿可怕,我们就有理由为未来的公务员队伍捏一把汗。但这“戏言”当中流露出的一种倾向,还是值得引起关注。

  “戏言”之起,当然不会是空穴来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原理。象牙塔中的他们,对公务员产生何种认识,取决于耳濡目染,取决于平日里接触到的各种信息。现在,他们对“高官厚禄”艳羡之、垂涎之,正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关于公务员的新闻,往往偏重了“福利”的一面,而忽略了“责任”的另一面。动辄提出加薪,是最能刺激人们敏感神经的,而每次加薪,还要强调与国际相比如何偏低,为下一次埋下伏笔,全然不理会本国的国情;地方为了公务员强身健体,要求大家集中学习太极拳;在全省“两会”会场甚至发出过一个呼吁,要让公务员而不是所有劳动者都能够带薪休假。诸如此类的“厚禄”,不能不令尚可选择职业的学子们感到眼馋。

  报考公务员,难度之大早就超越了高考。甚至有人说,公务员考试已成了“中国第一考”。据报道提供的一组数据,2007年国家89个部门招考12724个公务员职位,通过网络提交报名申请的人数为1113966人,其中,通过资格审查的有742386人,最终确认人数535574人,超过20万人未最终确认,报考与录取比例平均也只有42∶1,最热门的几个职位,录取比例还不足0.1%;而今年全国共有527万名考生走进高考考场,按计划招生275万人算,考生录取比例达到了52%。“独木桥”由高考考场转向公务员考场,已是不争的事实。千军万马挤高考的“独木桥”凸显教育资源的捉襟见肘,而挤公务员的“独木桥”从某个角度来看却可能是件好事。比如,公务员队伍以其行政事务管理者的角色,需要社会精英来担当;“挤”过来的人通过了优中选优的选拔,逻辑上应该正是精英。当然,也只是从这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挤”的可取一面;换个角度就不然了,那么多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的人不是试图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回报社会,而是在追求安逸,混口好饭吃,这种蜂拥而至咀嚼起来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从《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看,“高官厚禄”之说也很可能不是戏言。因为,“公务员”在学子心目中乃是“工作稳定+福利好+社会地位高”的代名词,63.5%的人报考公务员正是看中了公务员的“实际利益”这一点,而只有6.6%的人想当公务员是因为“希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起来,如何强化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和错用,成了宣传的一个当务之急。如果这篇报道具有普遍性的话,从此不要再以为那种强化、监督等等只是说说而已,要明白它已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搞不好会“误导”了学子。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