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论:唐昊:以微观制度创新突破政改的“平台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10:01 南方报业网
■中国观察之唐昊专栏 据《重庆商报》报道,重庆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推行“阳光面试”——在全市47个面试考点中,设在江北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妇联的考点与其他考点稍有不同——除考官和考生外,还邀请了40名市民代表和1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专家参加旁听,确保公务员招录的公开、公平、公正。 在考试和招录过程中,一般来说,面试难以做到像笔试那样标准精确、分数客观,也增加了腐败和主观化等弊病产生的机会,因此总有更多被人质疑的机会。如今,重庆市的举措等于是把面试过程放到阳光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这些问题发生的机会。有人说“阳光面试”的点太少、有可能名不副实、避免不了考录过程中的猫腻等等。这些也许都是事实,但却并不那么重要。毕竟,相对以往的考试形式来说,这种政务上的公开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也在事实上对人事部门形成了软性的监督和制约。 不仅如此,在我看来,由地方政府发明的“阳光面试”似乎还应被发掘出更大的意义。也就是说,其所表现出来的以民主、公开为取向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对于目前中国的政治发展来说可能意味着更深层的变化。 目前,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进入一个平台期,所谓平台期是指政治体制相对平稳、大的改革不会出台的一个时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变迁方式,受制于利益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而目前中国的社会利益博弈所导致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无疑意味着一种僵局。 但问题是,虽然整体性的变革短期内难以期待,宏观层面的制度变迁受到阻遏,而与此同时,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变化却越发剧烈和深刻,并不会因为政治改革的停滞停止下来,相反,社会层面的变化对政治制度的要求更加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下,微观层面的制度创新就成为解决之道。就拿重庆市的此一举措来说,正是对社会上要求公务员招考公开化的呼声,以及公众对以往公务员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不满的正面回应。地方政府对社会上的变化也最为敏感,制度创新也主要是因应地方性问题而产生的。社会层面的变化正在考验地方政府施政上的灵活性和想象力。 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虽然对整体的政治体制改革大局影响不大,但却是目前情况下政治发展和进步的不多的路径之一。制度创新需要一个积累过程。以政治的民主、公开、公正为导向的制度创新,会在细节改进的情况下,一步步接近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整体目标。用微观主体的创新行为促进、扩展、充实宏观制度的供给,以量变促成质变,也许是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之一。 当然,我这样的设想可能是过于理想化了。类似重庆政府的这些举措,对中国目前的干部任用体制改革来说,可能起到了一种正面的作用,但对于整体的干部任用体制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但无论如何,微观活力是保持社会整体活力的基础。地方政府作为微观制度创新的主体,其做法更多地显示出: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在公众越来越大的压力下,公开、透明不可能只是一个口号,而更有机会具体化在制度设计的许多细节中,为政治体制改革积累动力。而这种微观制度创新如能普遍化,必将带来一个从局部改革逐渐到整体性推进的制度变迁进程。 (作者系广州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