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舟子:中国专家“评虎”不专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14:45 南都周刊
纳税人去养一批专家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他们在必要的时候能给我们解惑。但是中国的专家还真有中国特色,关键的时刻要么缄默“不能说”,要么开口就乱说,二者都缺乏科学精神和专业精神,对不起公众的信任。 方舟子,1967年生,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索尔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主持新语丝网站,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著有《科学成就健康》、《批评中医》、《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等16部著作。 在一些显然没读过美国《科学》杂志、误以为该杂志只刊登学术论文的中国专家的抗议声中,《科学》杂志如期刊登了陕西周氏“野生华南虎”照片,照片上打着“平面猫?”的字样,并配发一则短讯,题为“珍稀老虎的照片在中国制造喧闹”。我不理解为何《科学》杂志的简短报道会让某些国人如此兴奋或担忧,正如我不能理解为何几张“野生华南虎”照片会在国内引起如此长时间的喧闹。就算照片上的野生华南虎是真的又能怎样?华南虎早已功能性灭绝,即使在野外还有零星的生存,也无法改变它的命运。 但是既然公众对照片的真假如此感兴趣,管理部门、媒体请有关专家做个鉴定平息议论,也是应该的。在这个事件中,我更关注的是这些专家的表现,从中可以一窥中国当前的学术生态。 我们先来看看“真虎派”的专家。“陕西镇坪县华南虎调查结果评审组”的三位主要专家为陕西师大教授王廷正、西北大学教授刘诗峰和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许涛清(媒体报道误为许清涛),检索其论文发表记录可知,他们在退休前分别是研究鼠类、金丝猴和鱼类的,只发表过这些方面的论文,从未发表过与猫科动物有关的论文,不知为何退休后忽然成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野生华南虎的研究”的评审专家。难道整个陕西省就找不出一位真正的猫科动物专家来?还是真正的猫科动物专家像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所说的那样“不能说”,所以只好找几个退休的行外专家友情出演呢? 这样的表演当然是很容易穿帮的。王教授如此说:“从业务的角度看,那个(图像)是老虎,至于现在科技发达,照片能作假什么的,我也不懂。”是的,照片上的是老虎,这个三岁小孩也知道,用不着专家来鉴定。但是照片上的许多疑点,却是需要专家来回答的,例如,皮毛那么鲜艳的老虎在野外是否会过于暴露,难以捉到猎物?以机警著称的老虎在近距离与人相对时是否可能20多分钟都一动不动,而不发起进攻或逃逸?王教授对此的回答就没有专业性可言,什么当地的空气非常洁净、当时老虎正在打盹,想象力未免太过丰富。王教授还声称照片记录了老虎眼睛的变化和“红眼”,在照片未全部公开时这么说是很能迷惑人的,在照片都公开后就不能不再次让人佩服王教授的想象力了。 我们再来看看“假虎派”的专家。在老虎照片公布后不久,网上就有不少摄影爱好者通过分析照片的色温、光线、透视和闪光灯效果各个方面证明了照片上的老虎只能是一个平面的纸板老虎,而且只有猫那么大。但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种子植物分类学“首席研究员”傅德志却声称是他第一个科学地论证了照片的老虎是伪造的,其论据是照片中的植物与老虎的比例严重不匹配。“他对照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可以认出老虎身边的叶子,是壳斗科的麻栎或是榛子。这种植物叶子一般长三厘米(跟真老虎眼睛差不多大),不会超过六厘米。最可疑的是老虎脑袋上那片叶子,如果是真老虎的话,这叶子就得有小脸盆大,傅肯定地说,该地区没有这么大的叶子。” 傅研究员自称是“一个从事植物研究二十余年的权威科学家”,身为种子植物分类学的首席研究员兼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分类与系统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对种子植物分类和形态的看法应该够权威了吧?但是我花了几分钟到傅研究员所在机构的网站检索了一下《中国植物志》电子版,就不能不感叹傅研究员的这番“科学论证”实在是对不起他那一串显赫的专业称谓。首先,榛子不属于壳斗科,而是属于桦木科,这就算是傅研究员的口误或说话含糊吧,但是这两种不同科的植物的叶子形态差别并不小,照片也很清晰,一位植物分类学家仔细研究了之后竟鉴定不出究竟是哪一种,还好意思摆权威的架子? 而且,《中国植物志》关于这两种植物的叶子长度的记载可不含糊,要比傅研究员说的长得多,麻栎叶长为8-19厘米,榛子叶长为4-13厘米。会不会这两种植物长在秦岭时叶子变小了呢?那就查查《秦岭植物志》,记载麻栎和榛子的叶长分别是8-18厘米和5-10厘米,不知傅研究员“不会超过六厘米”的断言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在接受央视《社会纪录》栏目的采访时,傅研究员拿出了研究所收藏的在当地采集到的标本,看得出来其叶子的长度明显比傅研究员的手掌还要长出不少,如果傅研究员没有长着一双婴儿一般的小手掌的话,它无论如何是要超过六厘米的。查《秦岭植物志》可知,该地区不仅有超过6厘米的叶子,还有小脸盆那么大的叶子,例如同属壳斗科的槲树,叶长可达30厘米,叶宽可达20厘米,用来给老虎当帽子足够了吧? “假虎派”另一位专家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劲硕“博士”,其实他是一名在读研究生,研究的课题是蝙蝠,与老虎可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他自称“了解有关老虎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在报纸上撰文介绍说:“根据研究,印度的孟加拉虎雌性活动范围(家域)平均为200-1000平方公里;雄性活动范围是雌性的2-15倍。我们知道,一山不容二虎,老虎是独居的动物,它们的‘势力范围’几乎不容侵犯。如果有8头老虎在秦岭,那么那里的森林面积得有多大才能养活它们?” 我不知道他是根据哪一项研究,给印度的孟加拉虎划定了如此巨大的活动范围。查《Grzimek动物生活百科全书》(2003年第二版),印度孟加拉虎雌虎的活动范围仅为10平方公里,雄虎仅为30平方公里,比张同学所说的要小得多。实际上,印度著名的孟加拉虎保护区干哈国家公园的核心区也只有940平方公里,加上缓冲区也不过1945平方公里,按张同学所说,岂不是只够几头孟加拉虎活动?但据2006年的统计,那里生活着多达131头野生孟加拉虎。 老虎活动范围的大小与所在区域的猎物多少有关。东北虎生活在猎物最稀少的地区,所需要的活动范围也最大,雌虎需要400平方公里,雄虎需要1000平方公里,也都比张同学的数据小。没人确切知道华南虎的活动范围有多大,但是它在秦岭的活动范围应该大于孟加拉虎而小于东北虎,就算保守地估计为100平方公里吧,镇坪县要为华南虎划定的140平方公里保护区也只能供两头老虎活动,根本不可能维持一个华南虎群体。所以这样的保护区是无法用以拯救华南虎的。张同学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论据却是错误的。 现代科学是高度专业化的,所以在科学问题上专家的意见最有分量,本来也应该最值得我们重视。纳税人去养一批专家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他们在必要的时候能给我们解惑。但是中国的专家还真有中国特色,关键的时刻要么缄默“不能说”,要么开口就乱说,二者都缺乏科学精神和专业精神,对不起公众的信任。当然,专家也是人,会有看花眼说漏嘴的时候,但是在以专家的身份向媒体发表其研究结果之前,总该慎重、严谨一点,不确定的时候应该做点功课,至少先去查查本专业的工具书吧?出了差错也应该即时承认、纠正吧?如果专家意见充斥着如此明显的低级错误,甚至外行翻翻资料都能轻易将其驳倒,而又绝不认错,难怪专家越来越贬值,让人尊重不起来。这种情形我们其实已经见多了,不过是国内当前学术界浮夸虚假盛行的一个体现,也是这个只要名利不管是非的浮躁时代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