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民企三分之一职工是股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16:24 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邵宁

  人们常说,大河满了,小河才有水。上海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却说:“小河”里有水,“大河”才会满。意思是只有职工富了,企业才会富起来。

  在这家公司,企业的利润除用于生产发展外,有一半是分给全体员工的;500多名职工中,有三分之一是股东;所有员工每两年至少加一次工资;不少普通员工成了百万富翁。这家企业就是上海富大胶带制品公司。

  员工以三种途径当股东

  富大公司成立于1992年,当时仅20多个员工,20万美元资本,经过十多年摸爬滚打,现已发展成为上海胶带行业的龙头老大,跻身全国胶带制品行业前3位。然而,企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几年前,一部分骨干被外地乡镇企业“高薪”挖走,引发了董事长袁立的思考:为什么留不住人?从2000年起,公司实施了从少数投资者控股向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控股的重大改革。员工得到股份的途径有三种:

  ●企业根据员工贡献大小赠股

  ●员工自己出钱买股

  ●每年年终分配以奖金折股

  从下岗女工到百万富翁

  12年前,当朱培娟从上海雨衣厂下岗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日后会成为企业的股东,年收入数十万。朱培娟1996年进富大公司当销售员,当时工资600元。10年间,她的薪水年年增长。如今已是“销售标兵”的她,月工资5000元,年终奖金加股权收益达到三四十万,早就成了“百万富翁”。

  买了房子,开起了私家车,这位昔日的下岗女工眼角眉梢都是自信:“在这里工作心情很好。老板对我们这么关心,我们在外打拼也有动力!”

  外来务工者领到股金卡

  王永乐是来自连云港的农民工,在富大工作已十多年了。他是质检员,常到崇明、浦东的分公司检查产品质量,现在月薪2000元,住的房子是公司为他租的。2003年起,王永乐每年都能得到公司送的干股,年底还能分红。拿着黄色的股金卡,他常暗暗给自己鼓劲——好好干,争取让卡上的数字年年增加。

  目前,公司160多名职工持有公司股权,占职工总数的34%,他们的股权持有量已超过企业总股权的27%。去年,富大公司年终获赠股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员工有50多人。在富大公司,员工既是雇员,也是老板的合作者,合作时间越长,得到的利益越多。这种双赢的分配方式,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都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企业的资源,无论是一度电,还是一张纸,大家都很珍惜。

  每人每两年加回工资

  “善待员工、合理分配”,是企业的又一项原则,员工对公司有突出贡献就给予加薪鼓励。28岁的程辛凤毕业于安徽工业学院,2004年,她和同样搞技术的丈夫一起来到富大公司,当时工资为1500元。程辛凤很快成为新开办分公司的技术骨干、副总经理,为公司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从2004年到2007年,富大公司先后给她加了4次工资。夫妻俩去年在浦东金桥买了房子。

  对普通员工,包括生产一线工人、保洁工、门卫等,公司每两年普加一次工资,每次至少100元,十多年来已成惯例。所有员工还能享受一年一次旅游、两年一次体检的福利,外来民工回家过年有专车接送。

  董事长的“蛋糕理论”

  员工对企业意味着什么?企业的利润应该归谁?怎样才能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富大公司董事长袁立经常考虑的问题。

  在不少企业当家人看来,员工只是受雇来工作的人,企业的利润当然应归投资者所有,对员工只需支付劳动报酬即可。然而,劳动报酬的高低是由市场决定的,在中国内地,因为劳动力多,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不高。长此以往,将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员工心理失衡,甚至引发一定程度的仇富心态。同时,劳资纠纷不断,员工带着情绪,怎会好好工作?如果只是“要我干”,而不是“我要干”,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都上不去,企业的利润、投资者的利益又从哪里来?

  在富大公司,记者听董事长袁立讲起“蛋糕理论”。他说,把利润这块蛋糕一切二,一半分给员工,起初老板是有点肉痛的,可慢慢地,原来小尺寸的蛋糕做大了,体积增加了3倍、5倍。结果是,员工拿得多了,老板得到的更多,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些年来,富大公司从一家20多人的小企业,发展到了拥有8个分公司、产值5个多亿、纳税2000多万元、自有资产1个多亿的集团型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最近在市总工会的民意测评中,富大公司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达100%。昨天,公司又捧回了全国“双爱双评(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先进企业”的铜牌,富大是上海民营企业中唯一获此荣誉的企业。

  富大公司的股权转让还在继续。企业的目标是,到2010年,把公司的股权大部分转让到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员工手中,让全体员工进入平均年收入“6万-50万元”的“中产阶层”。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