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何拿“悲情”贺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09:50 南方日报
为何拿“悲情”贺岁? 郭珊 上个星期华谊兄弟的人说,《集结号》举行内部看片会时,号称已经好几年不知流泪滋味的硬汉歌手杨坤,感动到8次落泪,坐在一旁的徐帆一个劲地给他递纸巾。由此可见,“中国第一战争大片”《集结号》具有多么强大的催泪功能。 不仅是以残酷为卖点的《集结号》,今年内地许多扎堆岁末档期的电影都让人感觉有点“冷”:《苹果》里面外来妹被强奸怀孕;《投名状》兵戎相见手足相残;而《命运呼叫转移》中葛优那张人见人爱的老脸,在周星驰《长江七号》推迟到明年之后,成了海报和剧照上喜笑颜开的少数派代表。 再看看今年魔幻当道的好莱坞,既有与“哈里·波特”异曲同工的《金色罗盘》;也有印地安那·琼斯加福尔摩斯的混血变种《国家宝藏》,有安吉丽娜·茱莉“太真出浴”的冒险片《贝奥武夫》,也有一看造型就知道没心没肺的动画片《食物大战》……两相对比,真觉得今年国内的贺岁片,还不如改成清明节上映算了。 内地贺岁片从1998年《甲方乙方》算起,已有10年之久。然而“贺岁”的味道却在逐年变味。如果说《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多少还沾点“贺岁”的喜庆劲儿,那么接下来从《手机》、《英雄》、《十面埋伏》,从《夜宴》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贺岁片”的含义已经演变为“贺岁档期大片”而毫无“贺岁”气氛了。 贺岁片是不是非得像港产片那样“福”“禄”“寿”“喜”,非得像《花田喜事》、《满汉全席》、《行运一条龙》、《东成西就》光看题目就觉得财神进门富贵逼人?内地电影圈中早年曾有过争论。现在的事实却是“贺岁档”里看不到大团圆合家欢,而争着拍女人的啼哭和男人的嚎叫,“贺岁片”拿什么“贺岁”,这难道不是个问题?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对于徘徊在惨淡中的中国电影来说,“贺岁片”就像是一个永远不会有太多惊喜的利市封,每一次满怀欣喜地打开,都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账单。考察这几年来的贺岁片,从《幸福时光》故作姿态的煽情,到《英雄》自以为是的厚重,再到《夜宴》金玉其外的冷艳,每年的风向都在变,上演过后无不沦落为一场“货币战争”,宣传卖点无非是投资规模之宏大、制作周期之漫长、演员阵容之豪华,“贺岁档”最终演变成大腕明星身价的排行榜、导演权势的竞技场,何尝问过台下的观众:这是你们想看的贺岁片么? 而欧美等电影产业发展成熟的地区,每年上演的都必定是科幻、动作、惊险、浪漫爱情等最受欢迎的类型,各种花色品种应有尽有,仿佛超市任君选购,即使是斯皮尔伯格这样的教父级导演也无法左右整个市场导向。而且每年暑期、圣诞等重要档期,也会推出为亚裔人群或者西班牙语系少数人群、黑人社圈“量身定做”的小众电影。反观国内市场,对于“贺岁档”这样一个以观众欣赏习惯命名的档期,显然不是观众想看什么说了算的买方市场。中国的导演实在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投资、演员等资源过分集中,为了追求得奖或寻求突破,导演们挖空心思;为了商业利益,又蜂拥赶潮“贺岁档”,结果就是他们拍什么你就看什么,而不是观众想看什么他就拍什么。的确不能说,年关渐近的时候,观众不想看悲剧,但一个齐刮“悲情”风,让观众缺乏选择的贺岁档,就是理所应当的么? 说起振兴国产电影,5元低票价也搞过,电影分级也讨论过,然而私以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冯导说过:观众是最好的对手。既然顶着“贺岁”的名头而来,不妨问问观众:你觉得拿什么“贺岁”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