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粉丝是一种职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09:50 南方日报
◎娱乐播客 去现场五十,呐喊激动一百,激动得流眼泪二百,激动到晕倒总得再加钱吧!不是谁都愿意在亿万观众眼皮底下丢人现眼的。 看到网上有人说华表奖颁奖走红地毯嫌不气派,请了一些闲人冒充粉丝,声嘶力竭摇旗呐喊,一次给一百块。想想这行业也不容易,超女快男就有这种职业粉丝,接机、歌友会、签售……从超女比赛时台下总有几张熟脸,可能有傻的,不上班、千里迢迢跑去往镜头前面伸,但架不住时间绵延好几个月,再说职业粉也不是谁都能干的。假设说,去现场五十,呐喊激动一百,激动得流眼泪二百,激动到晕倒总得再加钱吧!不是谁都愿意在亿万观众眼皮底下丢人现眼的。 我就亲眼见过,某选秀节目邀请我们去南京,同去的还有主持人和评委,开了个与南京观众的见面会。评委中有一位“我们小时候就听她的歌”的前辈,N年没有新歌传唱了,她愣是把那台见面会搅活成了自己的歌友会。几个奇怪的姑娘在会场里热泪盈眶,管那歌手一口一个“姐”叫着,“姐,你是最棒的。姐,你在官网上发布行踪,你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女歌手并不以为这是劳民伤财,或耽误了粉丝的正常工作,她对这种喧宾夺主显然非常受用。后来我猜,那几个从东北赶来的姑娘一定有人给买单,不然就是有病。 看一个姑娘写的生意经,本来是个粉丝,后来从芸芸众粉中脱颖而出,成为粉丝高层,她开始批量购买T恤、制作看板、分发荧光棒,赚粉丝的钱,再为超女雇职业粉。只是现在这生意都被唱片公司揽去了,而且有季节性,和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差不多,聪明人总能抓住任何赚钱的时机。 为一个有点知名度的歌手组织发片,赚个几万块毫无问题,因此一些早年入行的娱记开了文化公司,跳出苦海。于是有些人不按牌理出牌,某选秀节目的宣传就是包给一个资深娱记,地方台没见过世面偏又财大气粗,给了他七位数的宣传经费,作为给记者的车马费和组织活动,他承诺按发稿量结算,最后当然自己全独吞了。这个行业的畸形可见一斑,绝大多数的媒体不为记者采访报销车票,报纸、网络发一条消息的报酬还不够打车的,再加上一千块以内的底薪,京城的记者全靠串发布会的车马费活着,有不少人活得很好,买车买房,所以这个人的坏规矩使他只能赚一些快钱。但是他也不怕,因为媒体门槛低、流通性大,所以他可以扎下一拨年轻记者。 职业粉丝除了到现场助威,还有一种生存在暗夜。他们被称作“灌水团队”,散居在中小城市,多是大中学生。每个月报酬不过几百到上千元,却要日夜守在电脑前,为雇主肉麻吹捧,打击对手。由于没有感情投入,经常被人识破身份。底层劳动者就是这么被压榨的。 文/孟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