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不拘一格”选官来点掌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00:51 红网

  四川省刚结束的全国统筹公选县处级干部,历时3个月,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2300多名应考者,最终55人胜出。这2300多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既有官也有民。被录取为自贡市卫生局副局长的长沙某民营高校员工陈张铭就是其中没有公务员身份的“布衣”之一。(11月23日《人民日报》)

  公选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选官。古语有云:“得人者昌,失贤者亡。”选官方式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积极的选官方式能促进社会发展,迎来政治清廉;消极的选官方式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导致政治腐败。注意总结前人的选官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史载,唐太宗用人,一要有德,二要有才,三要有老百姓的口碑。按照这个标准,他选拔了不少出身低贱的人才出任朝廷高官,譬如少年时做过道士的魏征官至宰相,平民出身的马周官至中书令。正是由于唐太宗在用人方面做到了知人善任,所以才给大唐带来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盛世。唐太宗在选官上的所作所为值得现代组织部门的人学习。

  唐太宗用人其实揭示了选官一个重要环节:官员的评价标准。用什么标准去衡量、选拔好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谈得上选准人、用对人。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确立和贯彻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的确并非易事。但是,作为新时期身负重任的组织部门,必须要保证为人民选出好官。何谓好官?笔者认为,被选之人起码应该把当官视做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愿意做真正的“人民公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由于种种原因,时下选官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一些地方的组织部门往往过于看重选拔对象的学历、资历、地域等硬件因素,把用人门坎定得很高,非高学历人才不用,非相当资历人员不用,非居住本辖区人士不用,结果不无遗憾地将一些颇具才干业绩出色的无证一族、布衣之士、境外之人拒之门外。而其中尤以“官中选官”让人反感。100多年前,诗人龚自珍痛感于清廷衰弱腐朽,国家内忧外患,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令人赞叹。今天看来,这一思想对于组织部门做官员选拔工作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人为地设置种种选择限制,看似提高了标准和要求,实际上使选官之路变得越来越窄。希望招到理想人才而将人才的门槛设高一点,其动机不可谓不好,但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因限于条件,报考的人少之又少之外,有时还招收不到令人满意的人才。时下一些地方公务员招考时一些职位达不到开考条件就是明证。相反,把门槛设得稍低一些,由于可供选择的人才比较多,虽降低了门槛,但并不影响选拔,反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正缘于此,四川省组织部门创新干部选拔方式,打破了长期作祟的体制性障碍,不限身份、不限资历、不限地域,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公选县处级干部,采取“低门槛进、严标准选”的办法,使得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蜂涌入川接受巴蜀人民的挑选。人们没有理由不给四川省打破壁垒、“不拘一格”选官来点掌声。

稿源:红网 作者:罗真如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