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学校长能安安静静办学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02:2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吴里扬 “教育部并没有评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但我们也不反对地方通过评此类项目而推动当地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近日在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针对目前一些中学存在的浮躁风气,“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她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期许:中学名校长的社会影响力大,更应该安安静静地办学,不盲从社会庸俗观念。 “名校”怎样传承“名”气 会议透露,目前全国有40多万所中小学,有40多万名中小学校长,带领着千万名中小学教职员工,教育和影响着两亿多中小学生。当中还不乏各级示范性高中,在各地区成为“教育龙头”。 百年老校、名校在新形势下怎么发展,怎么传承发扬“名”气呢?教育部就此设了不少课题研究,但陈小娅说名校的传承更多要靠名校自己实践。但关键一点,每所名校都必须了解自己的特色是什么,不能千校一面,人云亦云,“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关于这个话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深有感触。 “随着教育资源的配置逐步均衡化,昔日用国家财政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将会逐渐消失。”吴颖民说,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该校提出了“集团化发展策略”和“国际发展策略”。前者指参与“民办学校”建设,扶持贫困地区薄弱校以及与周边地区兄弟学校建“协作体”,将重点学校向“集团化”发展,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更广大区域;后者通过与国际优秀学校缔结“姊妹学校”关系,与国际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建立“国际部”等方式,在重点中学“二次创业”中走国际化道路。 创新人才怎样培养 “毫无疑问中学是要肩负起基础教育的责任,但同时随着国家创建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中学也要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不是拼时间、拼精力,而是要探讨怎样培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的人才。”陈小娅提出了“棘手”的课题。 内地、澳门的好几位校长不约而同地指出,首先要改革中学的评价制度。 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刘仕森建议,应该迅速进行高考中考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在这些改革没实现前,停止简单用升学率、分数和状元评价学校的办法。此外,中学要克服功利主义影响,及早引导学生在多元社会中学会选择。 怎样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尽管目前高中阶段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陈小娅认为,高中教育仍然需要追求教育的“公益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校长是各地的‘名流’,所在学校也都是各地人民群众非常信赖和追求的学校。”她说,名校长社会影响力大,压力也大,也正因为如此,中学校长要安安静静办学。 陈小娅说,好的校长要有两个境界:一是“一个好的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家长如果要选择学校,他是冲着校长,冲着教师,冲着学风教风去的,并不是冲着其他的硬件”。校长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把正确的办学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校长的作用现实地体现出来。二是构建好学校文化,可叫做“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这就是继往开来,保障形成的校风、教风和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