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捞巴蜀历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04:4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四川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大省,不了解四川就根本说不上了解中国。但岁月流逝和急剧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许多史实(尤其是正史不载的民间野史)已被遗忘、尘封甚至湮没…… 历史是凝聚人类文明的宝库。正如鲁迅所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查出底细来……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毕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野史和杂说,不像正史那样装腔作势。” 本土学者郑光路先生,多年来默默治学成就斐然,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他擅长研究重大题材、“冷门”题材,又以“文史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他的著作被国内外人士评论为在一些领域“填补空白之作”,被正式收入美国等海外国家图书馆。他研究四川抗战的长篇文史作品《川人大抗战》,还荣获四川省文学最高奖项的第五届四川文学奖。四川人民出版社新近隆重出版了他的《成都旧事》和《四川旧事》。 这两本书内容丰富:人文掌故、奇闻逸事、历史谜团、先贤英烈、历史教训……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具有独特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我翻开这两本书,立觉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这两本书,具有三大鲜明特色: 第一,极具史料和学术价值。几乎每篇文章都披露了作者苦心收藏的独家史料。作者常对我讲,他是以“治史”的严肃态度写作此类文章的。他坚决主张写历史必须“持之有故、言之有据”,决不能以“戏说”媚俗,去误导读者!所以他的文章后都附有注释,标明史实根据或资料来源,这是非常可贵的。难怪这两本书中不少文章的初稿,大多曾发表于《文史精华》、《文史博览》、《炎黄春秋》、《体育文化导刊》、《名人传记》等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及《党史文苑》、《党史纵览》、《党的建设》等高级别刊物。 第二,趣味性、可读性极强。这两本书披露许多有趣的“巴蜀之谜”,实际上大都是某种历史话题的研究。但这种研究,作者不是故作深沉、玩弄玄虚和卖弄文字技巧,而是像和老朋友“摆龙门阵”一样娓娓道来,令人读起来趣味无穷、欲罢不能。 第三,文图并茂。本书每文都配有珍贵老照片多幅,很多是作者苦心收藏的孤品,从而使这两本书实际上成为赏心悦目的 “地方图志”。 客观地评论,这两本书特色鲜明、充满魅力,极富收藏价值,无疑是宣传成都、宣传四川和丰富“巴蜀文化史”的优秀之作。 [范学铭]《成都旧事》《四川旧事》郑光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