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引诗情上碧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08:21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李文峰 周怀立郭海云 卿媛霞 文正胜

  打开最近人民日报社出版的《创新与发展》一书,里面收集了攸县林业局贺建国局长《建设山绿民富新农村》一文。这篇颇具深度的调研文章,从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科学发展中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提出了“林业生态化、林业产业化、林业社会化”的发展思路,以及“山绿民富县强”的总体目标。同时,透过这篇文章,我们还能体会到一位务林硬汉特别的顽强和坚韧。初冬时节,在湘东南罗霄山下繁衍着75万多人口、被森林覆盖了一多半县域的攸州大地,在时下攸县楠竹低改紧锣密鼓展开的最繁忙的地方,我们终于找到了文章的作者贺建国。我们见到他时,只见他正在热心地向山上的农民传授楠竹低改技术:“要把山当田耕,要把竹当菜种,像种粮一样育林,像管田一样管林。”

  随着采访的深入,透过别在攸县胸前的“全省重点林区县”、“全国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这一枚枚勋章,透过攸县林业局接二连三摘取的“全省文明单位”、“全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这一顶顶桂冠,透过攸县一代又一代务林人创下的“至十五期末,全县森林资源覆盖率上升到55.97%%,林业GDP上升到10.16亿元,同比九五期末分别净增了十多个百分点、翻了两番”这一串串亮点,透过贺建国他们躬耕攸州莽莽山野所留下的那一个个闪光的足迹……我们分明看到,一幅绿色的画卷正在攸县这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区尽情展开……

  一片丹心酬绿洲

  “让生活简单点,让工作紧张点!”踏进攸县林业局机关大院,这一温馨提示式的横幅特别醒目,这是攸县务林人的工作信条,他们始终以此坚守着自己的绿色情结,并且贯穿于林业的工作全局。

  1988年,攸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三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攸县”,在全县铺开“林业一次创业”,时任攸县林业局副局长的贺建国满怀豪情地投入到这场绿色战役之中。他和务林同伴一起带上简单的行囊,白天汗洒山头,夜晚宿住荒野,大力推广林业新技术,实施“联合经营、统造统管、比例分成”管理办法,采取“封、造、改、管”四举齐下,坚持“造好一片,成活一片,管好一片,见效一片”营林原则,达到“造下一片林,留下一班人,建好一个场,管好一片山”育林目标,为攸县在全省28个荒山大户县中第一个摘掉“荒山大户帽子”付出了心血。灭荒后,贺建国又战斗在林场项目工程营林绿化前沿阵地。1996年,他因一次重病躺在医院打吊针,正巧中南林学院和省林科院专家来到林场视察速生丰产林项目工程建设情况,情急之下,他竟拔掉针头溜出医院,全程陪同专家视察。1997年,攸县林业实现全面绿化达标。2000年,贺建国获得省绿化委员会颁发的“绿化三湘贡献奖”。

  但是,绿色并不是务林人的唯一目的。2003年元月,贺建国接过攸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的接力棒,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带领他的一班人迅速掀起了“林业二次创业”的高潮,向着“山绿民富县强”的诗意愿景奋力前行,致力提高林地经营质量,着力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量。攸县盛产油茶历史悠久,历经几代务林人着手油茶良种选育工作,在推广应用油茶优良无性系繁殖、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此基础上,贺建国和他的一班人先后建立油茶优良无性系高产示范基地6方亩,开辟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繁育基地1000多亩,年产苗木2000万株,并且大量外供荒山荒坡造林或退耕还林项目工程用苗,使全县油茶累计增值2亿元,形成了攸县“富民强县”的一大品牌产业支柱。2005年,攸县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授牌为“中国油茶之乡”。今年,贺建国以职务名义将《一种油茶芽苗嫁接的营养钵育苗方法》申报了“国家专利”。前不久,攸县林业局获得拥有这一知识产权的“专利单位”证书,并与湖南武陵沅油茶籽有限公司签订了在攸县总投资达2亿元、新造20万亩油茶林的合作开发项目。在“科学营林、科研兴林”发展新法则的实践与探索中,攸县林业局先后主持和承担了18个林业科研课题项目,其中“湿地松纸浆材与建设材优良家系选择与应用和技术研究”、“火炬松纸浆材优良家系选择与应用技术研究”等项目分别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贺建国带头撰写的35篇林业学术论文中有25篇在省级以上科技书刊上公开发表,他与专家合著的《拟生造林》被湖南省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贺建国和他的一班人影响下,攸县林业系统呈现出了“领头雁在高飞、党团员在接力、干部职工在赛跑”的喜人局面,全县1000多名林业干部职工积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砺志成为“建设山绿民富新农村”理念与实践的忠实务林人,形成了一个勇立潮头、求真务实的坚强团队。自“林业二次创业”以来,攸县林业局连续3年被评为株洲市“文明建设红旗(先进)单位”、“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林业工作先进单位”、“科普文明大院”;2004年获得“全省文明单位”、“全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当年以综合评分第一跃居全县36个行风评议单位榜首,并总揽县级9项荣誉称号。

  只惟青山万年涛

  为使青山常绿,攸县林业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定地贯彻落实林业资源“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林业生态化。

  古树名木不仅是一方水土的神圣奇观,更是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有世界“金色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至今在攸州大地仍能完好地存留着,并不少见,且树龄都在1500年以上,实为罕见。还有古柳、古樟、古杉、古楠木等等,动辄就有成百上千岁。就拿古红豆杉来说,在攸县东部山区也是随处可见,有一株“南方红豆杉王”树龄已达2400多年,更有六株共生共荣的古红豆杉树龄也在1500年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在此生长的红豆杉竟然有3万多株。近年来,攸县林业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建档,编写了《攸县古树名木录》,填补了攸县古树名木资料上的空白,并对100年以上的1180株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去年,攸县林业局还斥巨资投入拍摄了名为《红豆杉》的电影,以唤起人们对这一名贵树种的关爱,增强人们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

  着眼于以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攸县林业由“绿”到“富”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攸县林业局千方百计争取林业工程项目9个,特别是争取了退耕还林引进资金1.3亿余元。近5年来,全县先后成功完成了退耕还林工程16.25万亩、生态公益林50万亩、楠竹低改10万亩,这些林业项目使农民直接受益4800多元。在长防林、生态公益林建设上,攸县林业局始终坚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方针,对沙河流域和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区内现有植被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对林分“天窗”进行造林补植,并在各封山育林区和造林点都树立工程标志牌,制定护林公约,确定专职护林员,确保了治理工作治理好,见效好。近两年,全县共实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0万亩,国家每年直接拨给农户资金补助达149万元;完成长防林工程造林1.3万亩,有效地控制了流域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同时,推动城乡绿化扩张。全县现有独立庭园单位106个,其中创省市县各级“园林式”单位达81个,占庭园总数76.4%;网岭监狱获全国部门绿化造林“400佳”单位。义务植树造林则以每年的“3.12”植树节为契机,规定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至5株。近两年,全县共投入义务工25万余个,义务植树300万株。见证攸县义务植树造林的“三八”妇女林、“五四”青年林、“九九”夕阳林,如今已长成矗立在攸州大地上的绿色丰碑。现在,攸县城区绿化覆盖率上升到30.64%,人均公共绿化面积3.2平方米,建制镇绿化覆盖率上升到26.1%。

  通过一手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一手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护林管理,以及义务植树造林和“城市园林”创建,使得县域境内保持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完好风貌,植物种类也更加丰富。据统计,全县迄今为止共有木本植物78科、210属、436种,其中果木273种;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和国外松为主,经济林以油茶和果木为主。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为使林业增值,攸县林业局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狠抓“龙头”带动,实行“以奖代拨”、“绿卡扶持”方式培植林业资源,并且积极创新技术服务手段,力促攸县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发展格局,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化。

  在“龙头”带动方面,即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各乡镇建立万亩原材料基地,拉长林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链条,实行林业发展集约化经营,促使企业与林农获得双赢。在全县重点扶持年产值1000万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12家,其中湘龙制品有限公司、湘恒竹木制品厂、酒埠江竹胶板厂等3家企业跻身“全省49家林产工业龙头企业”行列。桃水镇的株洲恒源油脂有限公司、菜花坪镇的富江来欧美家具厂、攸州工业园的攸县文慧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式投产后年产值即达500万元以上。2006年,又引进创兴人造板有限公司落户攸州工业园,仅一次性投资就达5000万元,年生产中纤维板5至8万立方米、产值上亿元。

  在林业资源培植方面,先是出台了“以奖代拨”激励机制,即“对规模成片、验收达标的1万亩高标准楠竹示范基地每亩奖励5元,对统一规划、定向培育5万亩松脂原料林的间伐材减半征收林业基金。”同时,对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附加值的林业加工企业进行“绿卡扶持”,即在县内运输的原材料只检查,不卡、不扣、不罚,并给予项目、技术扶持,协调原材料供应与外输。通过扶优持强,使攸县林业产业化建设步入了规范有序的发展快车道。

  在技术服务创新方面,以县林技推广站为载体,成立县林业技术服务队,每年开展“送科技、送政策”下乡活动,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多次,下发资料1000余份,切实提高农民科技兴林水平。同时,在县林科所,创建了“四位一体”林业基地,即将林业技术培训基地、珍稀植物培植基地、林业老年科协活动中心基地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合四为一,实行产学研结合,以促进全县科学营林、生态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攸县林科所集林业科研、技术推广、生态建设于一体,是部省联营的杉木良种繁育基地。多年来,该所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3项,人工成功培植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和闽楠等珍稀树种,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无检疫对象种子园”称号。创建“四位一体”基地,旨在利用现有科研项目,把林科所建成当地林业科研和展现林业发展成果的中心;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支持,把林科所建成培养林业人才的摇篮;利用现有物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条件,把林科所建成珍稀植物培植基地;利用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把林科所建成国家地质公园酒埠江风景旅游区的又一靓丽景观。

  如此一来,攸县林业产业化得到大大提速增效,有效地加快了农村小康县建设步伐。全县目前已基本建成杉木50万亩、楠竹20万亩、油茶40万亩、松木及阔叶树工业原料林60万亩等四大商品林基地,初步形成了造林业、林产品加工业、种苗花卉业、野生动物驯养业及森林旅游业等五大支柱产业。

  更引诗情上碧霄

  林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改革是林业发展的永恒动力。长期以来,由于林木、林地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等因素严重影响着攸县林业的发展。为此,攸县林业局在全省率先进行以“活林权,兴产业”为内容的改革实践,以林权证换发为契机,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加速林木、林地资源合理流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致力实现林业社会化。

  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鼓励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等形式,积极参与林木、林地资源流转。为规范流转程序,专门成立了县林木、林地权属管理办公室,负责流转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服务工作,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立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林木、林地资源合理流转,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林业的积极性。自2000年以来,全县共有偿流转林木林地20.5万亩,盘活利用资产2.1亿多元,走出了一条以林兴林的社会化之路。

  在实施林木、林地资源流转过程中,探索出了“林木采伐权转让、林木经营权转让、林地使用权转让、森林景观资源转让”四种流转模式。目前,全县林木采伐权转让已有90%%以上乡村林场是通过此种形式进行转让销售的,材积累计达15万立方米,占全县采伐总量的68%%,盘活利用资金7500万元。林木经营权转让现有16个乡镇累计转让林木经营权面积达6万余亩,转化资金9500万元。通过承包、租赁等林地使用权转让6万多亩,其中50亩以上造林大户781人,吸收民营资金投入林业达2000万元。酒埠江风景区等景观资源以1680万元成功地实施森林景观资源转让,加快了攸县旅游产业发展步伐。通过林权合理流转,林业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解决长期以来林业发展投入不足的“瓶颈”问题,形成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林业经营管理机制,给林区带来了山绿、民富、人欢的新景象。

  为激发林业队伍自身的活力,在全县林业系统进行了大胆改革,坚持“有情操作,无情分流”的人本原则,近年先后对林丰大厦、黄丰桥林场原氨基酸厂、汽车队等5个基层企业单位成功实行改制,盘活固定资产500多万元,置换职工身份210余人,让职工和企业走向市场,大显身手。改制后,林业企业焕发出生机,职工中涌现了不少林产品加工大户、山林承包大户。

  “建设山绿民富新农村”是一个林业领域全新的理念与实践,更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贺建国和他的一班人以团结务实的精神,又迈开新的步伐,踏上建设攸县“开放林业、诚信林业、生态林业、效能林业”的新征程。他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一定会使攸县的山更青、水更秀、林更盛、果更丰、业更旺……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