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泥人岳”捏尽人间喜怒哀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09:19 兰州晨报

  作品无彩无饰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目前已完成泥塑创作5000余组

  一把土和成一团泥,再用双手捏巴捏巴,竟成了一个个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泥人儿。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一盆黄河泥、一个简陋的茶几、三根用竹签制成的工具便是兰州“泥人岳”的工作室。11月27日,59岁的岳云生用小竹签刻画完人物脸上的最后一道皱纹,耗时两月的新作《西北山民之三十六笑》“笑”着走进记者的视线。

兰州“泥人岳”捏尽人间喜怒哀乐

  三个小小的工具,让一团团泥巴变成栩栩如生的泥人。本报首席记者 田蹊 摄

  完成《西北山民之三十六笑》

兰州“泥人岳”捏尽人间喜怒哀乐

  《羊皮筏子》

  11月27日上午,记者赶到家住兰州市嘉峪关东路冷冻厂家属院的岳云生家中时,他正趴在桌子上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刻”,他家的客厅、卧室里到处摆放着形态各异的丑态泥人,岳云生指着桌子上6组36个栩栩如生的泥塑告诉记者,这就是刚完成的新作《西北山民之三十六笑》。自2003年11月他带着最初创作的“丑像”到张掖路隍庙被抢购一空后,他已完成泥塑创作5000余组。在岳云生构思的以百姓过年情景为主题的《年》系列泥塑里,记者看到,一个个喜笑颜开的泥人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高担酿皮》中卖酿皮的老汉蹲在扁担的中间为顾客切酿皮,一个顾客手端大碗品尝、另一个顾客焦急地等待,生动地刻画了三个人不同的心境。岳云生告诉记者,这是他咨询了好几位80多岁的老人后刻出的一组泥塑,形象地表达了兰州“高担酿皮”灵活机动、走街串巷的特点。

兰州“泥人岳”捏尽人间喜怒哀乐

  《西北山民之三十六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生于兰州的岳云生今年59岁,1966年上初二的他辍学去学木匠,两年后进了省建,后又被调往天津港务局。有美术天赋的岳云生在当木工时跟师傅学习雕刻,到了省建后关心的是模型,而后天津“泥人张”故乡厚重的艺术氛围给了他启发和熏陶,让他走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退休回兰州后,他利用闲暇时间到农村体验生活,塑造出了诸如“远客”、“喊山”、“挖洋芋”等具有浓郁甘肃乡土气息的泥塑。岳云生认为:“丑”是客观存在的,“丑”中有原始、自然、憨厚、淳朴的内在美,因此,他手下的泥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丑,丑得可爱,丑得幽默,丑到极致。

兰州“泥人岳”捏尽人间喜怒哀乐

  《高担酿皮》

  难忘西北山农生活

  谈起最初的泥塑创作,岳云生老师告诉记者,他对西北山区乡村生活有着难以忘却的记忆,因此他的创作题材多选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甘肃农村,以形态各异的丑人来表现淳朴的农民和农村生活,表达最原始、自然、憨厚、淳朴的农民生活,丑到极致便是美,是岳云生老人的艺术表现手法,他想表现的是农民的美、农村的美、人间最真实的美。

  本报见习记者徐晓轩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