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开始伴随青年工人技术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07:2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周凯

  11月10日,星期六,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生产线上依然很“热闹”,21位青年工人站在生产线前,每人都要通过近30个工序,将流水线上的所有岗位轮一遍,最后组装成一台完整的柴油机。与平时不同的是,21名青工的身后都站着一名“考官”,原来,这是“上海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专场鉴定”活动的现场,如果通过鉴定,这21位青年工人就将升格为技师。

  事实上,这已经是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轮学分制培训工作的“大考”,早在一年前,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就有23名内燃机装试工种青年技术工人走上了技能鉴定考场,那也是上海实施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试点以来的首场社会化学分制专场鉴定,当时有21名青工通过鉴定取得了高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也标志着上海学分制试点工作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均已取得突破,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工作体系已经基本确立。

  去年以来,这项激励青年技术工人成才的新政策——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在上海受到了广泛关注。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二分公司的陈梁今年只有27岁,却已经拿到了技师资格证书,而两年前他还只是一名中级工。“如果是以前,拿到中级工证书满两年才有资格申报高级工鉴定,再隔两年才能升技师,从中级工到技师至少也要4年,学分制可帮我省了不少时间。”陈梁笑着说。陈梁之所以能够从中级工直接破格被评为技师,就是源于“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的实施,让青工可以通过学分制实现提前升级。2006年8月,陈梁参加了“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凭借内燃机操作的扎实功底一举夺得内燃机装试的第一名,而仅此一项在他的学分档案中就可以加上20分。

  所谓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是由企业团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以学分形式,记录青工参加职业培训、创新创效和技能比赛等情况,并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的学习培训制度。简单地讲,就是参与学分制的青工不再受工龄年限限制,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在创新创效和技能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还可以破格晋升职业资格等级。

  在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团上海市委于2005年10月在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进行学分制试点。试点企业分别针对29个职业岗位、1.2万名青工实施了学分制试点,目前已有近500名青工完成了学分累加,其中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21名青工已于去年底通过学分制专场鉴定拿到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在上汽集团,记者看到了一份《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档案》(以下简称《档案》)。2006年4月,这本米色的小册子已经陆续下发到集团2.3万余名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手中。记者注意到,在《档案》中,关于培训学分的构成非常细化,比如在创新创效能力学分中,如果作为主要创造者,获得国家专利成果可以加15分;如果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各类创新成果,可以根据级别不同加5~15分;在企业内部被采纳的有关创新成果,包括采纳的合理化建议、降本增效金点子、现场质量和工艺改进等每项也可以加1分;而对解决本岗位(工种)关键性、创新性技术难题,有较大贡献的,可以给予一般不超过10分的学分。

  而更重要的是,学分制也突出了对青工创新创效能力的鼓励,比如,青工的创新创效能力学分在15分以上,可由上汽鉴定中心在答辩模块工作业绩上酌情加分,而如果青工的创新创效能力学分、技能竞赛学分和奖励学分累计超过20分,还可以免修技能培训公共模块的选修课程。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管理科经理蒋萍告诉记者2006年,集团已经有287人通过学分制取得高级工以上的证书。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