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声部民歌目前正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00: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马山十二月三日电 题:广西壮族三声部民歌迷倒海内外游客

  中新社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

  “盘古开天地,欢喜是唱歌。富人与穷伙,认定歌快乐……”现年七十六岁的广西马山县壮族老人温桂贤,开口就唱出父亲温文德留传给他的这首壮族三声部民歌。凭唱三声部民歌,温桂贤成了广西一代歌王。继而,作为音乐教师的儿子温建业又接过衣钵,将三声部民歌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这个温姓家族的祖孙三代人,就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将被称为壮族民歌“活化石”的三声部民歌代代相传,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人民称为“三顿欢”或“三跳欢”,史书上早有“壮人迭歌声合,含情凄婉,皆临居自撰,不能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的记载。今天在此间举行的大型文化旅游美食节上,壮乡歌手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向三万余名中外游客展示壮族民歌的魅力。一百八十名青少年合唱民歌,高、中、低三声部同时吟唱,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独立音调,而第三声部的鼻音哼唱最为动人……流畅的旋律,柔和的音色,统一的风格让观众们陶醉其中。

  同性三人合唱、异性三对三对唱等,一场原汁原味的山歌擂台比赛更是让游客们拍手称绝。“这歌声就像壮锦一样美丽!”一位新加坡客人直夸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特色鲜明。

  温建业今天亦纵情高歌,用歌声表达节日的喜悦。温建业介绍,三声部民歌常唱的有蛮欢、三顿欢等曲调,结构分成三个声部,第一声部调子较高,第二声部调子较低,第三声部是用鼻音哼唱出来伴音,演唱人数必须是三的倍数。三声部民歌有相对固定的演唱歌本,如《达红欢》、《灯焕欢》、《二十四孝》等;但大多是即兴创作,根据日常生活出口成诵。

  中共马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桂文志介绍,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主要流行于广西马山、上林、忻城等三县交界处的壮族地区,其中马山县东部的古寨乡、加方乡、里当乡和古零镇是分布的密集地带。三声部民歌传唱于壮族社会的生活生产、恋爱、婚丧和乐神等过程中,内容主要反映壮民族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质,表达壮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桂文志称,三声部民歌三个声部的独立性及完美结合,在国内外的民歌中比较罕见。多年来,壮族三声部民歌多次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大型演出,并到日本、韩国、埃及、芬兰等十余个国家进行表演,深受好评。

  据悉,三声部民歌于二00七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广西政府高层表示,将采取多方面的保护措施,构筑传扬三声部民歌的平台,让这朵民族文化之花绽放得更绚丽。

  爱唱歌的壮族人一曲又一曲,吟咏着那唱不尽的歌谣。(完)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