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三大举措纵深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03:50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力资本是最具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通过教育而形成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质量的最重要保障。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位。在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未来奋斗目标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也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最大力度地实现教育的公平,彰显社会的公正,赋予人平等发展的权利。就郫县而言,让广大城乡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城乡人口的素质,是教育公平的大势所趋和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抓住我市从2004年开始的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契机,郫县县委、县政府在积极落实全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总体部署的同时,不断拓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思路——一步到位装备现代教育技术,让农村学校一步迈进信息化教育时代;引进酒店星级管理模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市率先推行普通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集群式”发展试点,以一所较好的“中心”学校全面带动其他学校,“中心”学校的校长成为这一“集群”的第一校长,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扩散的目的。

  站在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高的优质教育需求,整体提升全县基础教育水平的高度,郫县教育“软硬兼施”,消除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增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在改革深水区先行先试,在农村中小学“后标准化时代”,书写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郫县样本。

  装备现代教育技术

  农村学校迈进信息时代

  每所学校基建一完工,即按照成都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一步到位装备现代教育技术,共计投入实验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各校均建起较齐备的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各种教学辅助用房,所有中心校及以上学校达到成都市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配备执行标准,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置全覆盖;加强校园绿化建设,建成省、市园林式单位和绿色学校19所。

  案例

  两路口学校获得中央教科所肯定

  “以前学校要开个家长会,都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夏日的骄阳,不期而遇的一场雨,都会让本来安排好的事情泡汤,让家长跑冤枉路。”说起学校现在的变化,两路口学校校长瞿仁兴兴奋不已,“我们现在有了校园电视台,不管天晴下雨,家长会都可以照常进行,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直播!”

  两路口学校是郫县第一所标准化建设学校,由原来的两路口中学、两路口中心校、卫星村小、交通村小、团结村小整合而成,两年前这些学校教学楼陈旧、破烂,没有标准的运动场,没有达标实验室,特别是镇域内的三所村小学生读书基本处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状况。借助标准化建设工程,郫县将这5所学校整合组建成两路口学校,在原两路口小学校址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和办学设施设备的优化升级。硬件投入达到600多万元,淘汰了大部分落后、陈旧的设备设施,建成高标准的教学光盘播放室、IP数据接收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四机一幕”——投影机、电视机、DVD机、复读机、投影屏幕,校园电视台可以向每间教室播放3套中国教育电视节目、两套自办节目和闭路电视系统节目。与此同时,全部吸纳、整合各校师资,进行系统培训;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从教研、评价等方面强化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的力度,使两路口地区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发生了巨变。

  如今,在两路口学校已有一半以上的老师都能制作使用PPT课件,FLASH动画制作的学习热潮也正在校园内蓬勃兴起。现代教学手段的大量采用,增加了课堂容量,增强了授课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课堂的气氛空前活跃,学校的一个多媒体教室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下学期还准备再增加一间多媒体教室,增设一间电子备课室。“我们的确是鸟枪换大炮了。”瞿仁兴告诉笔者,学校现在是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其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德育、服务于社区的办学模式,受到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肯定,并入围该所主持评选的“特色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学校”。该校老师邹利参加成都市美术赛课获得一等奖,推荐到省上参赛获得二等奖。

  举措

  全面完成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装备配置

  两路口学校的变化,仅仅是郫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缩影。三年来,郫县共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25个,投入资金总量8820万元(不含土地征地成本费640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8.7万平方米,校地新增283亩,值得一提的是,郫县还利用国家专项资金217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108万元,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装备配置工作;在硬件逐步到位的同时,狠抓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培训和普及工作,管好用好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在全县中小学稳步推行“绿色上网”,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为促进城乡教育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搭建了良好平台。

  引入酒店星级管理

  传承文脉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在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过程中,郫县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根据地域文化特点,经过精心设计,郫县标准化学校均统一风格为小青瓦覆盖坡屋面、四合院式的传统民居布局,使学校既洋溢着现代文化气息,又蕴含厚重的古蜀文化和川西地方风情。标准化建设使郫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标准化建设之后的郫县学校,通过整合升级,彰显文脉,打亮特色牌,焕发了新的活力。

  案例1

  子云学校提炼扬雄哲言为学校办学理念

  子云亭、校园文化广场、准易廊、墨池……漫步在子云学校,一代大儒扬雄的遗风和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那质朴、厚重的历史感,传统中寓于现代,科学中蕴含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在这所崭新的农村标准化学校中演绎得令人荡气回肠,充满无数遐想。

  “子云学校”顾名思义,得名于出生在此地的西汉大哲学家、大思想家扬雄(扬子云)。子云学校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在校园建设中,学校紧紧围绕西汉大哲学家、大思想家扬雄博大精深的思想,凸显校园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性,子云先生的“人必其自爱、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而后人敬诸”的哲言成为学校“求知、养德”的办学理念。学校还组织老师开展起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开发出《子云先生辑要》、《美丽的家乡》两本校本教材,学生们则加入子云社团、子云小记者团、子云书画社、子云科创社等社团,像城市学生一样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子云学校校长贺文彬说。

  案例2

  崇德学校开拓生命的个性化成长空间

  坐落于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唐昌镇,紧邻古代著名学者严君平的故乡,受君平文化影响的郫县崇德学校,秉承唐昌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君平思想精髓,确立了“尚物崇德,和谐共生——创造适宜生命和谐成长的教育”办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崇尚自然,善待生命;顺应规律,德行天地;大气包容,天人共长;促进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追求师生生命的崇高与卓越。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对班级文化进行了统一和规范的管理。在教室的布置上开展样品班的活动,在样品班的带动下各班的教室布置规范统一,整洁美观。”崇德学校校长周继红说,各班还设立了班级评比台和“我能行”学生个性展示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校品牌文化的形成。校园文化的另一个主要载体是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崇德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知识性的“哥白尼知识竞赛”,娱乐性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实践性的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传统性的如唐昌作为书画之乡所特有的书法作品展。学校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丰厚课程文化,提升了课堂教学效能,开拓生命的个性化成长空间。今年7月3日学校作为成都市唯一一所农村标准化学校顺利地接受了成都市“惠民行动”检查,7月4日又迎来了教育部专家的督导检查。

  举措

  “以评促管”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硬件升级是先导,师资优化,管理完善才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健康发展的永恒动力。在硬件设施全面提档升级的同时,郫县开始全面强化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学校软实力。

  为此,郫县教育局借鉴酒店管理评估体系,在全县中小学启动了星级管理评估工作,采用从一星级到五星级的量化等级评估,“以评促管”,对学校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评、指导。学校获得的星级管理称号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前,学校主动向评估机构申请存续审核,审核通过的学校,可保持原先星级。星级管理学校在有效期间若出现严重问题,将取消其星级称号或作降格处理。通过创建星级管理的活动,郫县各学校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确立办学思想,形成了一种从形式到内容到精神都真实存在的,积极向上的,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学校形象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升。

  试点“集群学校”

  从个体性发展向群体性发展跨越

  “集群”原本是一个专用名词,指的是将几台运行多个相同软件的计算机通过缆线进行物理连接,以实现其单机无法实现的容错和负载均衡。郫县教育创造性地开展“集群学校”试点,则是将一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集结在一起,各学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抱团协作,实现联动发展。每个集群设立一个“第一校长”,“第一校长”负责对本集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安排,统管集群中各学校间教师流动、优势学科的互补与交流,以及各学校间的硬件设施调配以及经费划拨。

  案例

  德源中学集群一年产生突变效应

  各科成绩长期徘徊在全县后三位的德源中学,今年各科成绩均进入全县前三名;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中考中,这个曾经的薄弱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70名学生中,普高上线人数达69名,而在以前这一数字仅为20-30名……这一切变化都源自德源中学成为郫县实验学校德源分校。

  德源中学成为郫县实验学校德源分校后,开始尝试运行郫县实验学校与德源中学“一个校长、两个实体”的一体办学模式。实验学校对本部和德源中学教师整合使用,两地互派教师、干部到对方学校任教,课程拉通排,教研活动统一开展;与此同时,移植实验学校的管理经验,实行教师“专任教学制”和全员聘用制,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师交流,而是全面的互动。”从郫县实验学校教导主任的职位上出任德源中学常务副校长的杨洪渊说,一年多以来,从硬件到软件、从教学到管理、从规模到内涵,两校的高度融合,让德源中学迅速实现了整合升级:德源中学的教学成绩从全县倒数跃升到中上水平,两校融合前德源中学流失的20多名学生也大部分返回。而实验学校本部也并没有因为德源中学的加入而减缓发展势头,相反产生了“内部震动效应”,本部和分部教师都因为两校融合后的新环境、新机制激发出了工作和发展的新潜能。

  举措

  “第一校长”统管几所学校

  “一个校长、两个实体”一体办学模式的成功探索,催生了郫县教育集群发展新模式。郫县教育局局长肖德松解释说,所谓“集群式”发展,就是让一批具有优势整合、差异互补的发展群学校基于规范化办学和政府支持性环境下相对自主的联动发展,是发展群学校之间的多向合作、交流、互动及其先进教育文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共生共享,是发展群学校基于整体资源、环境优化利用基础上的优化发展、特色发展和充分发展,是若干个发展群合作、互动的县域教育整体优化发展。集群式发展标志着我县教育从个体性发展向群体性、区域性发展的跨越。

  “在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和发展环境下,薄弱学校和一般学校继续依靠单兵作战式的个体性发展,往往囿于教育资源、人才、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受制于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经验、教学研究等软力量不足的制约,短期内难于形成快速、强劲的自我发展能力。”肖德松说,“集群学校”将在“第一校长”的领导下,全方位地展开交流与协作,提升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实现教学条件共创,优秀师资共享、教学方法共商、先进管理共用的“集群式”发展目标,共同营造良好校风和学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目前,郫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3所,根据县域教育资源的实施阶段和地理分布情况,此次集群式试点将在半数以上的学校进行,拟组建3个“学前教育发展集群”、3至5个“义务教育发展集群”、2个“普通高中发展集群”、1个“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集群”以及1个“社区成人教育发展集群”进行试点,各发展集群由一个发展极核心学校和数个辐射点学校组成。

  访谈

  郫县将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 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体系

  “从整体上看,郫县的教育事业迈出了较大步伐,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郫县县委书记杨洪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教育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其实质就是要消除城乡教育二元割裂结构,增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为此,未来五年,郫县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统筹资源为关键,以人才强教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建设一支一流的队伍,不断增强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体系,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吴华章何敏 赵一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