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文:尘封两千年 今朝揭面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04:21 荆楚网-楚天金报
图为:专家在清理出土的竹简 图为:精美棺帏 图为:椁室内积水浸泡着的漆木器 □文/本报记者周寿江 特约记者荆生 实习生姜文娟 图/本报记者严斯林 墓主的名字叫恚 昨日,荆州市委、市政府与该市文物局、荆州博物馆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谢家桥一号墓考古发掘的相关情况。 考古专家介绍,经过前期的发掘和对文物的初步清理,目前,一号墓墓主的身份已经明确:墓主为女性,名恚(音huì,本义:怨恨,愤怒),其下葬时间为“五年十一月庚午”,据专家推算,这一年即吕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距今2190年——记者注)十一月二十八下葬。这时离汉高祖刘邦开国元年(前206年)仅23年。 另外,恚的下葬时间,比凤凰山168号汉墓墓主西汉古尸的下葬时间西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早了十几年。 据专家考证,恚有4个儿子,4个儿子都有一定爵位。其中,大儿子名昌,爵位五大夫,与凤凰山西汉古尸同级别。专家介绍,五大夫系西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相当于现今的“副厅级”;次子和三子分别名贞、竖,均为大夫,相当于现在的正县级;四子名乙,爵位为“不更”。专家称,不更为十级爵位,相当于现在的副县级。 竹简保存最完整 考家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精美文物,其保存之完好,工艺之精湛,在此前已出土的同类墓葬中都是很罕见的,同时也为考古界提供了大量十分珍贵的历史信息。比如捆扎耳杯的丝带,连接蒜头壶的棕绳,大量保存完好的食物(红枣、板栗、莲子及稻穗等),四层精美的棺帏,主棺两端罕见的用于加固棺帏的雕花板,质地、用途各异的锦囊,造型生动的各类木俑和车马等。 考古专家说,此次出土的文物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此间出土的208枚竹简,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完整、最完全的竹简,主要内容为“遣策”和“告地书”。专家解释说,“遣策”就是陪葬物品的清单,“告地书”乃写给地府冥王的“介绍信”。 专家说,有关墓主人的身份信息及其4个儿子的信息均来自于竹简记载。 目前,这些保存完好的竹简浸泡在蒸馏水中。记者此间采访时,曾近距离看到其中一枚竹简写着:“孙小男千戊”字样,另一枚上写着“竹笥四盒”字样。 据介绍,这些竹简平均每枚有四五个汉字,208枚竹简总字数近千。出土竹简文字以汉隶为主,还有一部分篆体。字形与现在的有很大出入。 据了解,楚国文字一般为大篆,秦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为小篆。 另据介绍,竹简上的原文还没有完全整理出来。竹简的释读者为北京大学古文字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 尸体骨架保存完好 11月20日开始,考古专家对谢家桥一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加上考虑到棺室清理的难度,11月27日凌晨,内棺被整体吊运至荆州博物馆。11月29日,考古专家们打开棺木进行清理时,发现棺内有大量丝织品残片,由于棺内有积水,丝织品保存状况不佳,但丝织品做工精细,色泽鲜艳,纹饰华美。另外,专家昨日介绍,墓主人尸体已朽,但骨架保存完好。 专家称,尸骨的朝向是头朝北脚朝南,与最先判定的头南脚北有出入。专家说,这种朝向在此前出土的秦汉古墓中比较少见,但不是没有。 另外,专家还介绍,恚的仪仗队规模小于西汉古尸。 充分挖掘古墓内涵 昨日发布会上,专家还介绍,接下来,他们将继续进行室内清洗和整理工作,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出土文物清理好;尽快邀请古人类学家、植物学家对墓主人骨架、出土植物标本进行全面鉴定;展开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如墓地的综合研究,动植物学研究,随葬器物定名及用途研究,汉代葬制研究等,以充分挖掘古墓的深刻内涵。 考古专家还说,此间出土的板栗等食物应该都是生的,如经鉴定,谢家桥一号墓出土的板栗等食物还有活细胞,他们将请植物学家做播种试验。 王明钦介绍说,古人的葬俗是生前享用,死后带走;生相伴死相随。出土干果、生姜很寻常。凤凰山168号汉墓就出土过众多随葬食物。至于两千多年前的板栗、莲子能否发芽,此前在荆州没有试验过。 秦汉古墓扎堆之地 谢家桥一号墓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关沮乡清河村6组。专家称,这里地处秦汉时期南郡江陵县城——郢城东面二至三公里处。该地有一个秦汉时期古墓群,根据以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在谢家桥四周不远处,还有岳桥、肖家草场、周家台、火巷台、清河及极家山等同时期的中小型古墓群。专家据此认定,从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之后,继之而起的郢城系当时荆州的又一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