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者热议本报华丽“外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11: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12月5日一大早,读者打开华西都市报,发现她穿上了一件设计典雅、由精美新闻纸做成的“外套”。“华西报今天怎么变样啦?”面对这一新举措,华西的忠实读者中有人提出了疑惑,也有人表示支持。 12月5日,身穿“外套”的华西报走上街头后,立刻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不少 市 民 纷 纷 致 电 本 报 热 线 028—86969110,对“包报”这一全新动作发表看法。教师黄先生是华西报的老读者,他明确表示:“我爱华西报,但我不能接受包报。”他说,一张报纸的承载还是新闻,“包报”此举突出了广告,阅读新闻显得有些不方便;市民吴先生认为,华西报这身新装虽感觉时尚,但四版都是房产广告,让习惯了翻开头版读要闻的他显得不适应,他不能接受这种创新样式。 广州来蓉经商的肖先生则说:“这样大胆的包报,没想到成都也有了!”他介绍说,这种“包报”在京沪穗等商业发达城市已经有了,《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等财经主流媒体也经常采用这种营销方式,他觉得穿外装的华西报会更有封面感,他说,如果不关心外装上的营销信息,只要翻开它就行,新闻版面并没有因为包报而减少,不会影响正常的阅读。 还有读者热心地提出建议:希望“外套”的纸张能够与报纸纸张区分开,建议采用轻涂纸或铜版纸,“外套”还可以设计得更加有美感一些。 对于华西报这次包报,媒介研究、商界、策划人士也纷纷给予了自己的评价,“应该鼓励这种创新精神,不断创造和探索,才是一张报纸的原动力。”著名策划人杨健鹰认为,“包报”是报纸在市场化条件下一种创新的产物,新事物总有一个被慢慢接受的过程。而对报纸本身,创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创新产物同样也要不断听取读者意见。 本报一贯非常重视读者意见,特将各种观点选登出来供热心读者们讨论,在充分尊重读者意见的基础上,对“包报”进行再创新、再完善,直到读者满意,从而实现市场化背景下营销群体与读者群体的双赢。 本报记者 |